【前言】
本篇為格溫角色雜談的末篇,此篇將整理出漫畫中出現的劇情細節+比對動畫與漫畫兩者不同之處,並附上最後的角色總評。
以下正文開始
(资料图片)
關於漫畫版提及的資訊,筆者歸類出了幾項重點。
【1】關於格溫的天才人設和成就
【2】角色過往的片段敘述與劇情對應
【3】被淡化和諧掉的的病態要素
【1】關於格溫的天才人設和成就
首先是第一點,從15卷的彩色四格內容中我們可以得知以下情報:
1.格溫於六歲跳級進入英國大學就讀。
2.八歲建立自己的研究所,並發表數篇重要論文。
3.日常生活步調為30小時維持清醒處於工作狀態,接著睡眠長達20小時。
同樣是15卷收錄的內容,劇情明確交代了亞瑟使用的αpocalypse也是由格溫親手打造的陀螺。
(動畫版沒有交代αpocalypse的來歷,只確定動畫版本的αpocalypse並非格溫所造。)
漫畫15卷第76話,這一話內容講述的是格溫到Victories拜訪的短篇故事,在漫畫版中Imperial Dragon的創作靈感是多拉姆從格溫的γenesis身上取得的。
GT篇故事結束後,格溫也對超王陀螺的開發提供了技術協助。
整合以上情報,格溫在劇情中做出的貢獻如下:
【1】獨創了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無限鎖系統、製作出了αpocalypse與γenesis。
【2】為多拉姆提供創作靈感,間接促成了Imperial Dragon的誕生。
【3】GT篇故事結束後,為超王陀螺的開發提供了技術協助。
因這些實質貢獻和賽場表現,格溫在超王篇中以第八位的身分出席傳說階級會議。
【2】角色過往的片段敘述與劇情對應
關於格溫的過往漫畫提及的篇幅雖不多,但作為讀者仍可從角色的獨白中略知一二。其中最關鍵的資訊出現在16卷的第81話中,格溫目睹多拉姆與Delta的友誼羈絆後,腦內閃過自己幼年時期孤獨徬徨的回憶。
從獨白內容可以得知,幼年時期的格溫因過人的天賦被周遭的大人熱烈追捧著,大人們欣賞格溫才華的同時其背後透出的利慾薰心可謂一覽無遺。
身處在這般環境中的格溫自然無法建立正常的價值觀,情感也是麻木空白有如一個深不見底的黑洞,更別提交到一位知心朋友了。
動畫48話中,儘管母親幫他安排了交朋友的機會,格溫對於交朋友一事仍表現的興趣缺缺,思想與眼界和同齡人處在完全不同檔次的他,感受不到這樣的相處有何意義。
(若要筆者舉例的話,這種差距相當於一個熱衷在Steam平台上挖掘各類精緻遊戲作品的資深遊戲玩家,無法理解巷子口的小學生拿橡皮筋互射有什麼樂趣可言,價值標準和審美偏好完全不在一個層級…大概就是這樣的感覺 =ω =a )
環境對格溫的影響不僅是情感上的麻木,漫畫中亞瑟找上格溫製作陀螺這一段落,從對話中能看出格溫對亞瑟那股不信任的態度。
按獨白內容推測,格溫不僅是對亞瑟不信任,而是對所有找上自己的人都抱持著不信任的態度,亞瑟僅僅是其中一人罷了。
(*附圖片段出自漫畫15卷內容)
對比動畫版,動畫中的亞瑟最起碼看出了格溫執著的心結,為他安排一個合適的舞台作為條件達成雙方都得利的利益交換,多出了一絲感性要素在裡頭(儘管只是為了說服對方的逢場作戲),而非直白純粹的利用。
(所以說邪教CP單只存在於動畫的世界線中,漫畫平行世界這CP壓根兒不存在的_(:з」∠)_ )
有一說一,談到「利用」這一主題,漫畫15卷76話格溫前往Victories的言行舉止非常值得一提。
漫畫與動畫劇情稍有不同,這邊簡單交代下前因後果:
前一話亞瑟亂入Aiga &多拉姆 &Delta的三人對戰並將Diabolos和天龍打碎,多拉姆在此時與旁觀一切的格溫有了一面之緣。
76話格溫主動前往Victories,對Victories全員來說格溫的來訪等於仇家同夥找上門,因此表現出了警惕和反感。
面對這樣的質疑,格溫感到有趣而笑了出聲,隨後又對多拉姆的設計圖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以及,表達了對多拉姆濃厚的興趣。
筆者初次看到P120這頁時的第一印象是覺得格溫的態度變化有些跳痛,直到理完後續劇情後才察覺到這個段落藏著刀片。
這兩頁格溫的言行相對隱晦的點出了格溫深知他人對自己才能的意圖,並且反過來利用這一點成功吸引住了多拉姆的目光。換個說法,對格溫而言即使面前的對象露出一副反感的模樣,只要自己展現出可利用的價值和足夠出色的成果,對方的態度也會馬上轉變。
從後續劇情格溫表現的態度可以得知格溫並不喜歡這種利益關係,但他和多拉姆的第一次談話卻選擇了用這種方式拉近彼此的距離,明明是不喜歡的事卻在無形之中影響著自身的價值觀,最後自己也成了這樣的人。這種行為本質上是把自己物化成了為他人製造利益的工具……意識到這點的筆者就這麼被塞了一嘴刀片(ˊoω qˋ)
【3】被淡化和諧掉的的病態要素
漫畫版本中的格溫比起動畫版更加的極端暴力,可說是個徹頭徹尾的白切黑恐怖分子,情緒表露也更加地直白,和動畫中壓抑內斂的形象有所差距。
不瞞各位,漫畫中格溫的畫風是這樣的>>>
當然也少不了碎陀螺的橋段,動畫版一顆都沒打碎,漫畫版則是碎了一地,形象反差很是劇烈。P168格溫回頭看多拉姆的表情特別駭人,筆者總感覺要不是陀螺定位是子供向,地上散一地的可能就會是生物的零件了(汗)。
漫畫版中的αpocalypse也是被格溫破壞的犧牲品之一。
漫畫版(左)動畫版(右) 格溫被亞瑟激怒時的態度對比如下:
漫畫版中,格溫面對多拉姆和Delta兩人時焦慮地啃起了指甲,對態度不友善的亞瑟毫不客氣的要對方閉嘴,後續更是出手破壞了αpocalypse。
相較之下動畫版的格溫面對亞瑟的責備表現出的是一副不想多加理會的敷衍的態度,只是回瞪了一眼嫌他礙事並將他推到一旁而已,言行明顯收斂了很多。
(*咬指甲這個動作在動畫版中未出現過,筆者認為這個小動作可以當成是漫畫版格溫脾氣更為暴躁的證明。)
這一小段的末尾筆者還想提一下造型的部分,漫畫版格溫最直觀讓筆者感到「病態」要素的部分是人物的肢體,特別是手臂的部分,比猙獰的表情更令人印象深刻。
從截圖可以看出手臂的部分畫得很纖細、甚至能用畸形來形容,這並非少數幾張做畫失誤,而是全程都用這種過於纖細的畫法,筆者推測這是為了對應格溫不正常的作息設定而刻意使用這種不協調的畫法增加角色的病態感。
這種增強病態感的畫法在動畫中被和協掉了,動畫版的身材纖瘦歸纖瘦但確實有好好維持在合理的比例,使整體看上去平衡不少。
話說回來,若要論造型的不同之處髮型也是一個亮點,不知看到這裡的各位小伙伴是否有發現漫畫版格溫的髮型是扎辮子,而動畫則是螺絲麵包的形狀hhhh
角色總評
終於來到了全篇最後一個段落,先感謝耐著性子讀到這裡的各位(土下座
筆者自己在複習整理劇情的過程中獲得了不少新的感觸,有些是當年GT播放中時就發現的亮點,也有些是整理漫畫劇情對照時突然get到的隱藏訊息,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重新消化一遍後輸出成文字的感覺是難以形容的,就像是自己與喜歡的角色變得更加接近一樣,無法言喻的滿足感湧上心頭。
要評論格溫這個角色,不可避談的就是從孤獨這個人設主軸延伸出的抑鬱情緒、價值偏差、漫畫版再加個自我物化,種種負面要素都使角色看上去是如此的偏執怪異,卻又那麼的令人目不轉睛。
像陀螺這種熱血競技/子供向的作品,主角的存在無形中會塑造出一個讓觀眾產生「想成為這樣子的人」的正面模板,而站在對立面的反派自然就是教育觀眾「別成為這樣子的人」的負面模板。按筆者自身的經歷,小時候看動畫時也習慣將自己帶入主角視角、樂此不疲的模仿著主角的名台詞,但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活成厭世的大人後才發覺比起樂觀開朗的主角,反派之所以成為反派的理由才是大多數人都經歷過的傷疤,因此更好將自己代入其中。
筆者個人認為,從影劇作品中適度同理反派角色作惡的理由,是一種能促進擁有相似經歷的觀眾進行自我和解、自我療傷的行為。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經歷過一段自我封閉的時期,大多數人都在童年傷疤尚未癒合的狀態下長成了殘缺的大人,潛意識裡尚殘存著一股想填補缺口、想把自己變得更完整的念頭,對身處低谷的人而言最迫切想要的並不是有人在洞窟外拉自己一把,而是一個同樣身陷泥潭中的同伴,因為唯有受過一樣的痛苦才能稱得上是感同身受,唯有了解自己不是孤身一人時,焦慮的心才能平靜下來。
對筆者來說,格溫這個角色的存在確確實實的填補了心中的一塊遺憾,懷抱這樣的心情,漫畫中有一個令筆者非常有意思的安排,從13卷和14卷的內容可以得知,多拉姆有著善於手作的設定。
從拼圖、化石到電腦都難不倒多拉姆。(漫畫14卷內容)
受邀加入BC索爾的原因是因為克莉絲看中了多拉姆在手作方面的天賦。
(漫畫13卷內容)
動畫雖有多拉姆自己製作陀螺的橋段,但並沒有花篇幅去敘述,以至於看起來像是主角外掛一樣敷衍的帶過。若將漫畫劇情當成細節補釘,多拉姆接觸陀螺的過程順序是先擁有了製造陀螺的天賦和技術,而後才加強駕馭陀螺的技巧。
這一點和格溫不謀而合。
格溫見到Ignition軸心時,對多拉姆的興趣就這麼扎下了根,其背後的原因是因為他將和自己得出相似答案的多拉姆視做了同一類人。以格溫的條件要在茫茫人海中尋找和自己相似的同伴著實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光憑著做出功能相似的核心這點就成功吸引了格溫的目光,以此可以推測出格溫心底某處確實渴望著一個能理解自己的人。
(若把這點也算進去的話格溫發病的理由又更完整了些,從人海中苦尋到的那個他實際上並不是自己認為的樣子…胃痛Rrrrr )
筆者被格溫的角色魅力迷住時的心情,和格溫被多拉姆拉走所有注意力時的產生的那股悸動很是相似,彷彿是找到了自己遺失的那塊碎片一樣,無可救藥地淪陷其中。
回想當初GT播放期間,筆者週週都擔心格溫這個角色會不會寫崩,劇情趕是一回事、人設崩壞又是一回事(看看超Z的偽神,我好痛苦.jpg),慶幸最後等到的是一個足夠完整的角色。
相較於其他前輩Boss角色,格溫作為GT篇的Boss結局明顯平淡很多,使得劇情表面上看起來雲淡風輕缺乏重量,關於這點筆者認為主要的因素是格溫這個的劇情主軸想表達的東西與前輩Boss們有所區別的緣故。撇除一季不適合歸類為反派的Lui,二季的Redeye是Shu對抗心魔最終突破自我並和解的故事,三季的Phi則是先在人設上安了一個連劇本都Hold不住的「完美」人設,一步步走向癲狂崩壞後被主角打醒而後頓悟的故事。
GT篇的格溫並沒有如此轟轟烈烈的拚搏過程,角色一直都處在一個抑鬱內斂的氛圍中,就像被安放在一個精心設計好的箱庭內部,欲求之物一直都是唾手可得的狀態,唯一的障礙是庭中之人自己給自己設下的精神束縛,鑰匙已插入鑰匙孔,手持鑰匙之人卻不願轉動鑰匙,在外人眼中明明是如此微小的一步,庭中之人卻要先承受萬箭穿心的痛苦才得以轉動鑰匙開啟通往結局的門扉。
格溫與前兩季Boss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劇本將問題癥結放到了人物的內在深處,相較於主體意識強烈的Redeye和Phi,格溫在劇中表現出來的的狀態就顯得很徬徨被動,搖擺不定的心思時不時地透過與γenesis對話(自言自語)的形式顯露了出來。
這種不安定感在適當的渲染下也成了角色的魅力之一,最好的例子便是41話中精緻的背景,畫面中狂亂的筆跡有如白色卵殼外的裂痕,也好似角色潔白軀體崩解後滴淌出的黑血。
劇中運用了不少精緻的背景試圖營造出格溫的心境,使得這股癲狂像是潛藏在平靜水面下不停躁動翻滾的暗流,靜待時機成熟而後搖身一變成為致命的巨大漩渦,無聲無息的的將人拖入深淵。
追番過程中筆者時常感受到劇本塑造的格溫是一個毫不掩飾身上的缺陷、理所當然地將這份不堪展現給觀眾看的角色,帶著難以忽視的猙獰傷疤,固執的、茫然的在追求正解的道路上前行。
在擁有上帝視角的觀眾眼中這樣的角色無疑是病態的,但作為旁觀者也只能帶著惴惴不安的心情目睹他一步步裂解、一步步將腐壞的內臟掏出,
直至無聲的劇痛化為聲嘶力竭的呼喊——
多拉姆給予格溫精神救贖的過程中,循序漸進的刺激著格溫學會直面內心、找尋拼回自我的方法,這句象徵著Happy End結局的台詞從格溫口中說出時,就像是歷經波折之後重獲新生的格溫,一邊用手輕撫著殘留在身上的接縫痕跡,一邊吐露出的感悟之言一般,平淡而真摯。
至此筆者想說的大致都說完了,回想一開始單純只是因為被角色人設吸引了注意力,說白點就是纏他身子(摀臉),後來逐漸沉浸在角色由內而外散發出的病態魅力中無法自拔,徹底對他動了真心,因此才有了這篇長文的誕生。
感謝命運讓我邂逅了格溫·羅尼,也感謝讀到最後一段的每一位朋朋,希望這篇文能娛樂到同樣對格溫感興趣的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