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2、”出自:《增广贤文》,《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全书以韵文的形式排列,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记诵。

4、书中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等方方面面。

5、书中一些精辟的格言警句,是对中国人处世经验、智慧和原则的总结,其中许多格言至今仍广为流传。

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到经过才知难”就长久以来被人们作为劝勉学习的格言。

7、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有过这样的名言:“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8、”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9、”说的是知识到运用的时候,才觉得平时积累不够;事情到亲自去做的时候,才知道其中的艰辛。

10、说明我们光学习是不够的,还要行动起来,多学多练。

1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12、 ——佚名撰 格言联 【鉴赏】这是一副劝勉联,对联虽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13、如果说上联是劝勉人们要“贵学”,那么下联“事非经过不知难”,就是强调“行”的重要性,光“学”不“行”终是无益。

14、宋代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明周立说:“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也是此理。

15、宋代的朱熹和清代的王夫之更把“知”“行”关系说得明白。

16、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王夫之在《尚书引义》中云:“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17、……且夫知也者,因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

18、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均是说“知”“行”的关系,“知”是手段,“行”是目的,不“行”,无以奏“知”之效,也无以知“事”之艰难,免不了落个“纸上谈兵”的下场。

19、 本联用明白易懂的语言,将“知”“行”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20、 本联在艺术上的特色是用词平淡,不事雕琢,雅俗共赏,语言自然却韵味无穷,深得孟浩然《春晓》的艺术真谛。

21、本联对仗也工整自然,意义相对,尤其深刻、贴切,故千百年来成为劝勉联中的精品。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