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今天也是Remembrance Day,在某些国家的大街上,能看到几乎每个人都佩戴着一朵罂粟花。
(资料图片)
请不要惊讶,这朵红罂粟,不同于鸦片罂粟,而是植物性质上虞美人的变种,象征着美丽、纪念,是一个关乎牺牲、爱、尊重和怀念的主题。
他们只是在悼念所有在战争中阵亡的将士。
为阵亡将士缅怀的外国民众
就如同,我们在清明,在烈士纪念日,为抗战中牺牲的英烈,献上的那朵白菊。
红罂粟生性奇特,尽管生命力强,可一摘下来就立即枯萎,就像战场上昙花一现的年轻士兵。
红罂粟(虞美人变种)
“对世界,你只是一个大兵;对母亲,你是整个世界。”
所以仔细想想,当我们的心为购物与单身狂欢节、为期待明天的自由周末占据了满满一天之后,静下来,或许也还能感受一下脚下的热土——
当他们用红罂粟缅怀自己的阵亡士兵时,我们的英魂,也需要一朵白菊被追念:
“我们记得你,
记得你的牺牲,
也记得你还长眠在某处,
等着我们带你回家。”
01
湖南张家界,慈利县。
1943年12月底,慈利县零溪镇百寿村来了许多军人和石匠,他们一趟又一趟往山上运着装有尸体的木匣子,或者装有骨灰的“明水坛子”。
一个多月后,在鸡公凸顶东侧,竖起了一座纪念塔,中央主碑上刻着:“陆军第七十三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碑下,数百上千名有名或无名英魂长眠于此。
常德会战73军阵亡将士纪念碑、公墓还原图
常德会战打响,陆军第73军开赴石门阻击日军,在战役中遭受重大损失,伤亡惨重。战后,73军在其15师驻地,慈利灵溪镇百寿村修建起公墓和纪念塔,将石门与桃源方向的部分阵亡将士运送至此地安葬。
村里的老人回忆,有的木匣运来时,能看到从缝隙里爬出的蛆。
一位有文化的杨姓老人还记得,在修好的纪念塔四周的每根木栅栏中间,都写有诗词,其中一面的诗词为:“红土坡前驻射击,黄莲洞里葬忠骨。”
而今,塔已无,碑湮没,就连“黄莲洞”里的忠骨还在不在都不得而知。
73军阵亡将士纪念碑和公墓原址
“让每位抗战英魂回家”项目志愿者在当地探寻良久,只发现了公墓附近用于固定主碑的盖板,几块深埋农户家地基下被重新挖出的残碑,以及,早已杂草丛生、种满果树的73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遗址……
志愿者发现残碑
看完这些,或许此刻的你会觉得,英魂处境至此,生前身后都是何等的悲凉壮烈?
但悲凉壮烈,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志愿者不断扩大调研范围,慈利县内,还有大量在石门和慈利阻击战中阵亡的将士埋葬或遗弃地点:
杨柳铺乡杨家溪里,73军从石门突围后往慈利方向撤退,在此地横渡澧水时遭到日军包围,战死近600人,其中数百人的尸体被抛弃于澧水河边,遗骸难寻;
二坊坪盛德村里,74军51师某部在转进途中遭受日机轰炸,当场炸死71名军人和2名当地百姓,事后就地掩埋;
零阳镇拣花村里,羊角山主峰下的一大片区域,74军58师173团数百名官兵阵亡于此,林深而无人掩埋……
村民在指认抗战阵亡将士埋葬或遗弃地点
实际上,由于人手紧张、战事激烈,整个抗战中避免不了一个普遍的现象——相当一部分英烈遗体无法及时安葬而任其腐烂,或随意安葬潦草收场,成为无名、无墓、无碑、无人祭拜的仅仅一具骸骨。
“英魂回家”项目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慈利调研
这就是“让每位抗战英魂回家”公益项目不敢停下脚步的原因。
以慈利为典型,每年清明,项目组联合当地公益协会和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在各个抗战英烈合葬或遗弃地,举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悼念”,为他们献上一朵白菊,表达独属于我们中国式的缅怀。
“跨越时空的悼念”清明祭拜活动
而慈利县抗战阵亡将士遗骸收殓和公墓原址重建工作正有序紧张筹备中。
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所有本应不朽的英魂真正不朽。
02
浙江温州,莲花心。
抗战时,温州作为东南沿海与大后方之间重要的人员与物资转运枢纽,曾被日军三次入侵。而城西的莲花心是俯瞰全城的战略制高点,始终为中日两军攻防温州城必争之锁钥。
1944年9月,日军第三次侵温期间的莲花心之战,旷日持久,大军云集,伤亡惨重,堪称温州抗日诸役之最,而88军新编21师62团在其中承担了主攻任务。
莲花心南侧白泉山鹰嘴岩阵地遗迹
经国家档案馆所存1944年战报、将领回忆、老兵口述整理后得知,本次战役伤亡近2000人。因为条件所限,阵亡士兵埋葬于莲花心、新桥、渚浦、任桥等各地,其中任桥又以62团团部驻地名义接收了大量的官兵遗骸,埋葬于西洋坦一带。
任桥村土生土长的村民讲述:从小听长辈说,莲花心打仗的时候死了很多人,向他们村拉了十几船阵亡官兵遗骸,拉到西洋坦开阔地,挖了几个正方形大坑之后,遗骸被横竖叠柴火一样层层放进去,再盖土埋上。
更年长的村民回忆,英烈下葬时,他胆子小,不敢走近,倒是胆大的伙伴从坑边走一圈回来告诉他,那些牺牲的人,断手断脚、破肚子、头上窟窿的都有……
今年10月,“英魂回家”项目组志愿者重走莲花心抗日遗址和阵亡将士墓地旧址,往日战斗的惨烈痕迹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殆尽,62团牺牲将士的坟上,可能有过农作物、养殖场、工厂,可就是不见原本伫立的墓碑,也叫人难以找到精确的埋骨之地。
任桥村西洋坦疑似英烈埋骨处
更不用提英烈遗骸的收殓与基因检测寻亲工作的开展。带英烈回家,多年实践中,项目组不怕遗骨挖掘有多苦、DNA采样有多难,只怕在一切的开端,我们为保家卫国而牺牲的英烈一个弥补的机会都难以抓住。
截至目前,在任桥村的文化礼堂往南近百米,曾经的西洋坦开阔地,铲斗还在往深处轻轻翻着陈年的土层,志愿者还在村里奔走或细细探寻,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只为早日找到英烈的遗骨,尽快开展对遗骨的保护工作和抗战纪念设施的修缮工程。
03
河南平顶山,舞钢市。
2018年12月,“英魂回家”项目组来到市区郊外进行调研,寻到铁山大道旁,一片种满桃树的平地。
谁能想到,上世纪40年代时,这里是埋着1068位阵亡将士的6个大坟头,人称“万人坑”。
铁山抗日阻击战阵亡将士公墓原址
1941年1月,铁山阻击战打响,国民革命军第13军第110师师长吴绍周,命部下330团团长陈钦文,率部依据大石门一带有利地势阻击日军,掩护大队人马向西北方向撤退。
此时正值正月新春,本该团圆贺喜的佳节盛日,大石门内,一片战火纷飞,满目凄惨。与敌鏖战5小时,陈钦文330团退至铁山东麓,看到了山沟里躲满了逃难的百姓和他们那一双双求助的眼神,陈不忍,率部回头与日寇再战。
“是役……陈部阵亡1068名将士。”
战后,因为尸体太多,当地的百姓只能整车整车将拉到铁山东麓荒山坡的尸体胡乱倒入大坑中一起掩埋,而牺牲的军官得到了较好的待遇,被一个一个整齐摆放入坑中,其中就有“一个手有六个指头”的陈钦文团长。
陈钦文
当时他的小儿子陈志邦才刚出生6天,未谋父面,之后的一生也未寻到父茔。
他走遍父亲所有战斗过的地方,2011年终于来到舞钢,找到了铁山西坡。但因为文史资料记载不全,定位难以准确,而且抗战将士群葬墓和所立碑石早已不复存在,竟就这样与三里之外的东坡父亲墓地失之交臂!
2012年,陈志邦抱憾而终。
6年后,在项目组的走访调研中,终于发现了遗落他处的铁山抗日阻击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碑文上“阵亡将士公墓,师长吴绍周题”字样清晰可见。
重新找到的铁山抗日阻击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2021年12月,1068位英雄牺牲了整整80年后,陈钦文烈士终于等来了自己的孙女,“喝到了”家乡水、家乡酒。
当项目组询问烈士家人,是否有为爷爷迁葬回家的意愿时,她们回答:
“在这1068位英烈里面,我爷爷是唯一一位有名有姓的。如果我们把爷爷带走了,那1067位英烈就不会再有人记得。等爷爷身旁的战友们都被亲人找到的时候,我们一定再过来接爷爷回家......”
陈钦文孙女到现场做祭拜
在慈利、在莲花心、在舞钢铁山的各个抗战牺牲将士埋葬地,又有多少位英烈是有名有姓的呢?
在我们脚下这片热土里,又有多少我们还未发现的英烈埋骨之地呢?
不知道,但我们在找答案。
如果可以,在找到答案之前,就用一朵白菊代替我们告诉他们:
“请一定要等着我们,千万不要消散。”
老兵回家
老兵回家公益活动发起于2008年,以倡导和平为核心的国际性公益组织,注册有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湖南省龙越和平公益发展中心、长沙县止戈和平公益发展中心、美斯乐(深圳)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等公益机构和社会企业,包括老兵关怀计划、烈士父母关怀计划、难民儿童援助、阵亡将士遗骸寻找与归葬、寻找战争失踪者、老兵回家故事馆等公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