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清代铜瓦厢以下黄河穿运堤工图(图一),方向为上南下北。
具体发布时间大约是在1875年-1876年之间。这是在咸丰五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改向东北,分流而下,截断运河,夺大清河入海。紧接着,清廷开始对沿线流域河道、漫水之处修筑河堤。图中显示,当时的河道管理部门对漫流河段堤坝现状进行了详细摸底调查,并进行了标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徙改道,或南或北,最北经海河至天津入海,最南夺淮入江,在下游逐渐形成了高于两岸的地上悬河。
清朝咸丰五年,黄河在今天的河南省兰考县铜瓦厢决口,折向东北,在长垣境内一分为三。
流域分布在山东菏泽和河南濮阳两市之间,各股流至今天的山东省阳谷县张秋镇附近,又分为四股截断运河。
在横穿大运河后,于山东省东阿县鱼山镇附近夺大清河河道。
由此,黄河洪水主流顺大清河道抵达利津,漫流入海。
上文中,图二为铜瓦厢决口处局部示意图,图三为黄河在长垣分股漫流示意图,图四、图五为黄河拦截运河后穿运夺清示意图。
(本文原创:史说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