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报道:103岁的开国少将杨永松,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杨永松将军去世后,1955年授衔的功勋将帅们,就已经全部谢世了。


【资料图】

一、开国少将杨永松

印象当中,1955年授衔的将帅里,杨永松少将是比较年轻的一位。他于1919年出生在广东大埔县一个“进士村”,二哥是南洋归国华侨,哥哥和嫂子都是“地下党员”。

二十年代末“百侯暴动”,九岁的杨永松就和二哥、三哥一起参加了革命。起义失败后,他与兄嫂失散,逃到闽西地区当了地主的放牛娃。

杨永松十一岁那年,打听到兄嫂可能在红军中,于是徒步百里找到当地部队,要求参军。不过部队领导看他年幼,本来坚决不同意。

最后考虑到杨永松有家归不得,才决定把他安排到地方机关做杂务。工作半年后,杨永松就因为口齿伶俐,有组织协调能力,当上了儿童团的组织部长。

三十年代初,杨永松二哥二嫂在香港从事地下工作时,因叛徒出卖双双被捕。后来二嫂英勇就义,二哥下落不明,杨永松也因此暂时被隔离。

问题查明后,杨永松向组织上提出一定要参加红军,以证明自己革命的决心。但是由于患病双腿浮肿,被安排在地方医院休养。

第五次反“围剿”时,杨永松毅然跟随红军一起撤离。从此爬雪山、过草地,四渡赤水,从贵州走到了云南。

部队的领导看到他瘦得皮包骨头,好几次想赶他回家,可是他根本无家可归,只能让他留下来。最后发现他文笔好,口才好,慢慢地就让他当上了部队的文书。

杨永松不光笔杆子好使,在部队里还很能吃苦。过沼泽的时候,杨所在的部队三分之一的战士都牺牲了,他和战友一边掩埋遗体,一边拖着浮肿的双腿走出了生天。

1937年抗日战争时,杨永松当上了八路军战士,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他跟随部队出生入死,一直到1942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当时的杨永松因为基础好,有组织工作的潜能,被部队调到党校山东分校学习。等到杨永松重返战场时,已经成为四野战车师的政委。

建国以后,杨永松成为我军一名装甲专家,为军队的机械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他在1955年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杨永松从少年时代起参加革命,一生身经百战,对党和人民赤胆忠心。晚年退休后,仍然不忘著书立说,发挥自己的余热,他的光辉事迹将永垂青史,供后人瞻仰。

二、健在的四位开国少将

随着杨永松少将的离世,如今1955年授衔的开国元帅、大将、中将、少将,已经全部驾鹤西去了。

不过目前还有四位开国少将尚人在世,但是他们都是六十年代授衔的。这四个人分别是:1961年授衔的张力雄,1964年授衔的王扶之、文击和涂通今三位少将。

1、张力雄少将(109岁)

1913年,张力雄出生于福建上杭。十八岁入党,十九岁参军。曾任红四十五团政委,是皮定均的老战友。

1932年红军在瑞金扩招时,张力雄是当地第一个报名的青年。随后进入红军军校进行了十个月学习,进入红军部队后马上成为了“机枪连指导员”。

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时期,张力雄所在的部队一直担任红军撤退路线上的“后卫”,与国民党部队多次进行正面交锋,因此得了一个“铁流后卫”的称号。

长征时期,张力雄是红五团教导大队政委,他率领他的队伍在党的指挥下一路强渡乌江、金沙江和大渡河天险,“三过草地”,忍饥挨饿、历尽磨难走完了长征路。

1936年,张力雄所在部队部与马步芳军队爆发“高台血战”。红五军三千人马大部分牺牲,张力雄左腿中弹被当地一名老乡救下。

劫后余生的张力雄在解放战争中重返战场,参加了中原突围、淮南战役和解放西南等重大战役,屡次建功。1955年,张力雄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少将。

2、王扶之少将(99岁)

王扶之是最后四位开国少将中,最年轻的一位。他1923年出生在延安一个农民家庭,五岁丧母,父亲是地主家的长工。

王扶之一生充满了传奇,他童年时代曾经在一间私塾就读三个月,后来参加红军,成了部队里的小“知识分子”。

1935年,十二岁的王扶之正在给地主放牛,遇到了刘志丹的红军队伍,因此萌生了参军的念头。他说干就干,马上跑去找部队领导要求参军。

因为个头较大,十二岁的王扶之谎称自己十七岁,顺利加入了“少共营”。1936年,他因为“有文化”被调到红十五军团的测绘集训队,当了一名“测绘兵”,后来担任过作战参谋等职。

王扶之有一个特长,那就是骑自行车,据说他骑车的水平,像杂技运动员一样优秀。抗战期间,王扶之所在部队被编入了新四军三师。

师长黄克诚有高度近视,于是打仗的时候,王扶之就骑着自行车,载着师长到前线。因此战士们戏称“王扶之的自行车后座上,载着三师的指挥部”。

抗战时,王扶之经常化装深入敌后,从敌人的鼻子底下刺探情报,并且有多次大难不死的传奇经历。

1952年,王扶之参加抗美援朝,出任某师师长,在一个山洞里开作战会议时,敌机突然过来轰炸,把洞顶轰塌了。

结果指挥部七人被埋,四人当场牺牲。不过王扶之和另外二人被困在洞中,凭借强大的求生意志活了下来,成为军中一段传奇。

1955年,王扶之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少将。四年后他当上了总参作战部部长,八十年代后担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

3、文击少将(104岁)

文击是河北霸县人,19岁参加八路军,20岁入党。早期在我军中从事政工工作。1944年前后成为晋察冀边区独立炮兵营政委,从此成为一名炮兵部队指挥员。

1950年抗美援朝时期,文击是我志愿军炮兵第一师师长,他在当年11月的“云山战斗”中,同时指挥志愿军炮兵1师、2师和8师共40门大炮配合志愿军39军,向敌营发起首轮围歼。

顶着美军10架战机和多辆重炮与坦克的反击,经历三日奋战,文击率部终于把号称160年来从无败绩的美军骑兵第一师全歼。1955年,文击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少将。

4、涂通今少将(108岁)

涂通今是福建长汀人,15岁参加革命,18岁参加红军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时期,涂通今一直在军中从事医疗工作。

1938年,涂通今被送入延安医科大学学习。后来担任延安和平医院主治医师,松江军区的卫生部长,四野的卫生部副部长。

1949年以后,涂通今被送到苏联留学深造,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回国担任了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校长。

1955年,涂通今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1988年被授予了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涂通今是我国神经外科学的奠基者之一,他是军队培养出来的医学专家,也是我国神经外科领域的大拿。2011年,“剑桥世界杰出华人榜”,将他评为在“医院与教育领域的杰出华人”。

结语

新中国成立七十余载,当年的开国将军们陆续与世长辞。如今余下的四位开国少将,最小的也已经99岁高龄了。

作为革命的先行者与新中国的奠基者,开国将军们已经为自己的人生交出了完美的答卷。中国的未来如何,接下来就要看我们这些后辈的努力了。

希望国人缅怀先贤,勿忘过去;不畏将来,共创辉煌!谨以此文,向所有开国将帅致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