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晚,末斋受广西柳州黎老(黎懋劲先生)之托,依其美篇底稿,搜集整理《浏阳姓氏志》壕上黎氏的相关内容。尽管本月还特意多休了几天的假,但是仍然感觉时间和精力有限,已然一个月有余,《壕上黎氏》的初稿却仍迟迟未能定稿,不知该如何向黎老交待,甚是惭愧。


(资料图片)

此前末斋编写的《茅冲余氏》初稿已由刘正初老师在“守望浏阳河”公众号发布(【浏阳姓氏志】茅冲余氏),茅冲余氏只是浏阳十数支余氏中的一支,刘老师也曾建议我试着编写浏阳其他分支余氏,如与本支最近的北乡淳口余氏(守二公裔),但末斋觉得应该由各支后裔编写为妥。那么为何却答应黎老来整理异姓的《壕上黎氏》呢?除了七十多岁的黎老开口不忍拒绝外,最主要的是在嘉靖《浏阳县志》事应中有这样一句:“士人清议于黎余二家,必叹曰:孝顺还生孝顺子。”这“黎余二家”正是壕上黎氏的孝子黎维家和茅冲余氏的处士余自修家。大概没有什么能比这一句400多年前的文字更有份量。

在搜集整理浏阳《壕上黎氏》相关资料的过程中,除了《壕上黎氏族谱》、《浏阳县志》外,翻看最多的就是黎老的美篇。有关浏阳壕上黎氏的内容,黎老的美篇应该算是目前网络上最齐全的。10多天前(7月15日),看到黎老美篇上的一篇文章,其中提到东乡高陂(高坪镇株树桥村黎家湾)黎氏宗祠后山壕上黎氏三世祖妣李氏(黎均宝妻)墓前两侧的石柱,一个刻“乾隆壬子科”,另一个刻“亚元嗣孙黎定矣”。

末斋觉得这两个石柱原本并不是一对,之前在写《浏阳壕上黎氏始祖元进士黎圭、辛亥志士黎尚雯及黎氏院士三兄弟》时,就有提到黎定矣,黎定矣是道光十五年乙未(1835年)恩科举人,亚元。而且乾隆壬子年(1792年),黎定矣的父亲黎志生(乾隆三十五年庚寅1770年生)也才20多岁。

据《浏阳壕上黎氏家乘》卷十五,三房世纪载:黎定矣,志生公次子,原名定以,字克行,号诚斋,道光己丑(1829年)入泮,乙未恩科中式第二名举人,以子宗曦兵部职方司候补主事加四级叠次,覃恩诰授中宪大夫,善士另纪。嘉庆十年乙丑(1805年)九月初八日丑时生,咸丰十一年辛酉(1861年)八月十一日卯时殁。配邱氏(邱之城之女),生子三:宗瀛、宗曦、宗篪,生女六:长适国学生彭学崇,次适马昌惠,三适从九品王廷树,四适世袭云骑谭名灿,六适国学生江西候补知县王显璹。

显然“乾隆壬子科”的石柱并不属于亚元黎定矣。而在同治《浏阳县志》卷十七,选举志中,乾隆五十七年壬子科举人有陶浔霍、黎中一。单从字辈看,黎中一可能是壕上黎氏字辈“启景中,志定宗先尚,书升懋善良”的“中”字辈。

通过对壕上黎氏“中”字辈世系的查找,终于在五房《黎氏九修族谱》卷七,文颖公支派世纪玑公支,四十七页,找到了黎中一,景烈公次子,字平甫,号桂林,乾隆十四年己巳(1749年)正月初九辰时生,丙戌(1766年)卢宗师文弨,岁试第二名入泮。己亥(1779年)姚宗师颐,科试第二名补廪,辛卯戊申两科乡荐,壬子科中式第二十四名举人,癸丑(1793年)会试拣选知县。清嘉庆十一年丙寅(1806年)正月初三日寅时殁。葬浒山杨家岭。元配刘氏,生子一:志搢,女一适善化毛大熯。继配罗氏,生子四:志棨(过继中恒为嗣)、志遴,志能、志豊(出继中宽为嗣),生女一适国学生邱庆煓。

因此壕上黎氏三世祖妣墓前的石柱刻的并非同一人,而是两位黎氏举人,一位是乾隆壬子科举人,五房嗣孙黎中一;一位是道光乙未恩科举人,三房嗣孙亚元黎定矣。在县志中,有《黎定矣传》,在族谱里,有东陵(即巴陵)吴敏树(道光二十四年至咸丰元年间曾任浏阳学官,初任教谕,道光二十六年补官训导,二十八年冬实授训导)所撰的《定矣公墓志铭》。从墓志铭中可知:咸丰十一年(1861年)八月黎定矣去世后,第二年秋天其长子黎宗瀛拿着浏阳举人王永时(道光十四年甲午科邹见龙同榜举人)所撰的《黎公定矣府君行状》,请吴敏树写的墓志铭。墓志铭中有:“昔与公同游岳麓,旋共客京邸,交最笃。迨作学官于浏,相契益深。”之句。道光八年吴敏树游学长沙岳麓书院,结识黎定矣,后吴敏树在浏阳任教谕、训导,咸丰元年离开浏阳时曾作《别黎诚斋孝廉定矣》诗:“昔年相识自岳麓,旋在京师共场屋。”

而在县志中、族谱中,并没有黎中一的传记、墓志铭等记载。除了世系记载外,只在1949年九修的《浏阳壕上黎氏家乘》卷七中,看到落款为“族孙中一谨撰”的《二房七代祖维公传》(即《黎维传》)。黎中一在《黎维传》开头写道:“百行莫大于孝,孝之量,明可以训猛悍,幽可以格鬼神,其要不外一诚。”

参考资料:《浏阳壕上黎氏家乘》、《黎氏九修族谱》、嘉靖《浏阳县志》、同治《浏阳县志》等。

《课儿》 吴永和

南亭伤老大,呼儿夜读书。

扑儿儿转拙,老妻旁劝予。

儿愚君莫恨,君书复何如?

煮字不疗饥,可笑生涯蹙。

默默更无言,挑灯儿再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