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前479年的普拉提亚战役以后,雅典便成为希腊联军中最有威力的强国,斯巴达退出了希波战争,把战争领导权让给了雅典。
雅典的海军是和波斯继续作战的最重要力量,于是使雅典逐渐凌驾于各邦之上,尤其是爱琴海和小亚沿岸各邦上。这种形式导致了雅典霸权的建立。
公元前478年底到公元前477年初,雅典组织中希腊爱琴诸岛和小亚的一些城邦形成新的同盟,以同盟金库设于提洛岛的阿波罗神庙而名为提洛同盟。
(资料图片)
它的目的原本是为了继续对付波斯联合作战,最初入盟的城邦有35个,后来越来越多,最后达到了接近250个城邦,几乎包括全部爱琴海和小亚的城邦。
同盟的章程和伯罗奔尼撒同盟近似,以盟主雅典为一方,所有其他盟邦为一方,双方定立盟约,认共同之敌和共同之友,实际上军事外交都要听从雅典的指挥,这个同盟实际上就是雅典霸权的工具,也称为雅典海上同盟。
根据协议入盟各方皆承担义务,共同组建海军。最初的同盟可以能有300艘三列桨战舰,其中雅典负责装备150艘,其余的由各邦提供。
实际上直接提供船只的盟邦不多,一般都出钱委托雅典代办,于是形成缴纳盟金,雅典用之组成舰队的制度。
盟金本来是为了对付波斯作战而收集,但后来却演变为雅典对入盟各方的一种经济勒索,带有贡金的性质。
在公元前454年,盟军海军在尼罗河口损失军舰200余艘,提洛岛暴露在波斯威胁的之下。雅典于是把同盟金库从提洛岛转移到本国的卫城。
同盟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成为雅典控制外邦的工具,盟金转变为雅典的财政收入。随着盟城邦的加多,盟金猛长,最后达到年度600塔兰特之数,在当时可以算是空前庞大的巨款。
一部分盟金被雅典国内城市建设之用,可以看出盟金已经全部都有雅典所支配。逐渐演化成雅典控制外邦的工具,转变为雅典的财政收入。
随着希腊波斯战争接近尾声,作战任务位居次要地位,雅典对盟邦的控制却与日俱增,同盟逐渐变质,成为雅典控制盟邦的工具。
在希波战争结束以后,提洛同盟便转化为雅典帝国,自行退盟的城邦要遭到残酷的镇压,盟金份额和使用完成都由雅典所决定,各方在军事、外交以及政治经济制度方面,都得按照雅典的旨意行事。
入盟各邦按照地域分为5个纳税区,实际上就是雅典的监督控制区。除了军事暴力统治而以外,雅典还通过在各方议会和政府中派人常驻甚至担任要职、支持各帮倾向雅典的政派、干涉各方司法等等,而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加强控制。
雅典海上霸权的建立,为雅典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优厚条件,是使雅典在公元前五世纪经济文化全面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表面上看,雅典这个古典文明的中心和民主政治的灯塔,却要奴役统治他的盟邦,在海上同盟内称王称霸,似乎令人难以理解。
但是若看古代奴隶制国家的发展规律,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却有其必然性,因为古代奴隶制国家强大以后都要奴役邻邦,尽可能的寻求扩张,即使在国内实行民主共和制,在国外却同样蛮横的推行帝国统治,甚至连雅典人自己也承认,当时的对外统治是搞雅典帝国。
与古代东方帝国和后来的罗马帝国不同的是,所谓的“雅典帝国”是在希腊城邦体制之下建立的霸权,雅典并未吞并结盟的各邦,变他们为自己制下的一个城市或行省。
并且雅典的霸权不断受到来自其他城邦,首先是斯巴达的严重挑战,终于引起了希腊世界内部相残的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失败,提洛同盟最终被解散。
而雅典霸权的建立和波罗奔尼撒战争的战乱,也使希腊城邦体制陷入不能自拔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