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父亲节。父亲节非中国传统的节日,昨天过得日子是来自美国。这个节日来源相当的单纯:美国人既然定了母亲节,又如何能缺了父亲节呢?1910年美国华盛顿州的多德夫人自小母亲亡故,是父亲将她和5个弟弟含辛茹苦拉扯大,父爱如山,于是乎,她率先向州政府呼吁建立父亲节,就以她自己父亲6月5日的生辰作为节日,但政府办事总要有程序,讲过程,因此在6月16日开始过节,正好是当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再于是乎,此后6月的第三周的星期日就是父亲节了。请大家记住,每年不仅有五一六一的,光想着自己和孩子节日快乐了,还有五(二)六(三),祝福自己的母亲父亲大人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其实中国是有自己的父亲节:那是每年的8月8日,选择这个日子也很单纯:父亲就是爸爸,爸爸谐音88。确定这个日子的时间,意义却很深远,在1945年,抗战接近尾声却还未胜利,上海《的申报》发起建立中国父亲节倡议,号召市民不忘父亲,实则是不忘祖国,有着深深的爱国情怀。祖国的宝岛台湾还是这么过的父亲节。希望现在的他们在过爸爸父亲节时,不要忘了他们父辈的爱国之志,不要忘了自己永远是个中国人。

说着说着就想到了我的父亲。我的父母亲都在地质队工作,在我儿时,父亲常年出差在外,只有母亲和奶奶在家操持,这在当时基本是地质队家庭的普遍现象。在我印象中,只有母亲平日里忙着家里柴米油盐、教我和妹妹读书习字,父亲总是突然出现在家中,并且经常带着我不曾吃过的和不曾见过的好东西,让全家都一阵激动和热闹。最喜欢父亲不出差在家时为我们做饭,他喜欢做红烧肉、糖醋排骨、买我在放学路上闻到味都流口水的烧鹅回来给我和妹妹吃,好像过年,父亲为此受到妈妈的训斥:伙食费这么用,工资不够了。父亲总是笑呵呵地喊着我们的小名,说我们爱吃肉,就让我们吃好了。一旦父亲出差,我和妹妹的年就结束了,接着再就望眼欲穿的盼着父亲什么时候再过年了。


【资料图】

初三时,面临我人生的第一次重要选择,读高中然后完成我的大学梦还是上中专早点工作?读还是不读,这是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关系到子女今后前途走向的至关问题。学校开家长会,班主任要根据我们的学习成绩和潜力与家长们商量来定,父亲这次没有出差,和母亲一起参加了家长会。全班唯独我一个同学是父亲母亲两人全来参加家长会的。为这事,班主任用”可怜天下父母心“对班里同学和我教育了半天,尤其是对我,用这件事叮嘱我把聪明用在正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圆自己的大学梦去做一个对民族对社会有用的人。(那时的老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一点不为过的)而我也正是从那一刻起如梦初醒,从此世上少了一个嬉皮,多了一个愤青。历史总是在重演。当我的女儿在高三也面临她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时,我一样从千公里外赶回家,和妻子如同当年我的父亲母亲一样参加了学校考前的家长会。在那一刻,我又一次感觉到了当年父亲母亲对我的期许之深。

随着我和妹妹的长大、工作、结婚、成家、有了孩子。父母仍住在他们工作过的地质队家属楼里,我和妹妹空闲时带着家人和孩子团聚,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刻。有次,母亲对我说,家里还有不少我读大学和刚工作时买的书和杂志,你现在有自己的家了,可以拿回去了。我说好的好的,走时我都带走。父亲却不乐意了,他说他要留一些书下来看看,我忙说好的好的,看爸爸要留哪些书,我留下就是。一会儿听见父亲小声埋怨母亲:你让儿子把书都拿走了,他是个爱看书的,家里没有书他下次回家看什么。我一阵心紧,眼泪差点没落下来。

昨天是父亲节,我被安排参加单位组织的培训。今天我说说三国里的父亲们,感恩父爱。

三国时代,铁蹄滚滚,金戈阵阵,马嘶旗卷,将勇臣烈,表现出中国历史一卷中政治和军事斗争里的斗智斗勇斗狠斗毒,但夹在期间,各种父亲的舐犊之情、期许之深的人性之爱依旧在不经意的散发光芒,让世人即使在无尽的苦难中依旧有希望之光照耀前行。

舐犊之情:谁能想到这么温情、贴切的比喻出自战火纷飞的三国。这个典故出自《后汉书》,但成语产生的背景却在三国演义里描写细致,杨修因对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解释,揣测曹操心思而被曹操所杀(当然杨修被杀绝不是一句“鸡肋”这么简单,这只是杀他的由头而已)杨修是东汉重臣杨彪之子。多说一句,杨彪的曾祖父是东汉太尉杨震,弘农杨氏,标准的系出名门。杨震是谁?就是有人趁夜偷偷摸摸给他送黄金,说不会有人知道这件事时,他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此为四知,何谓无知”的这位,名垂青史的廉政楷模啊!后汉书里记载,曹操杀了杨修后,心中多少还是有点愧疚,便去看望杨修之父杨彪,看见杨彪消瘦的厉害,便问缘故,杨彪见了杀子仇人,又悲又愤又无奈,说了句:愧无日(mi)磾(di)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一句话产生了两个成语:先见之明、舐犊之爱。将一个父亲对儿子忘不了的的刻骨之爱浓缩在四个字中。即使”宁可天下人负我,毋宁我负天下人“的曹操听了也羞惭无语,因为他也是一位父亲,当然能感受到另一个父亲发自内心的绝爱和绝望。

其实在演义里有具体描写过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舐犊之爱,但是是作为”妇人之仁“的反面典型来衬托的。这就是袁绍。演义第二十四回,刘备在衣带诏签名的事情败露,曹操引兵攻打刘备所在的徐州。本来,曹操大军尽出,山东空虚之时,袁绍如领大军攻之,让曹操首尾难顾,可一击制胜,这正是绝佳的灭曹好机会。但是,凡事怕但是,袁绍却出不了兵,为何?他的最小的儿子得了疥疮,按袁绍的话说:儿子都快没命了,我还有什么心思做天下大事?演义里说袁绍形容憔悴,衣衫不整,一副心如死灰的样子,哪有一点半点当年”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的英气和豪气,不仅错失了此次灭曹的时机,还为自己后来被曹操官渡之败埋下了伏笔。撇开袁绍的优柔寡断、号令不严、缺谋少智不言,演义里袁绍对待自己的儿子上是尽显一个父亲的爱,不管是袁尚、袁谭、袁熙,还有这个在演义后面就没再描述的最小的儿子。但他有爱无教,没有在儿子的品行、才能方面进行培养,而且个个因为他的宠爱而变得自私自利、鼠目寸光。在他死后,几个儿子同室操戈,最后被曹操各个击破、一一诛杀还被嘲笑为如猪狗一样。

袁绍对待儿子的态度说明了在教育孩子方面,作为父亲,光有嘘寒问暖之类卖萌的爱是不够的,那是抢母亲对孩子的爱。教育孩子做什么样的人并去做这样的人才是父亲对孩子最大的爱。养不教,父之过。作为一个父亲,要硬起心肠板起面孔严格严厉的教诲子女,打在你身上,疼在他心里,这需要多大的忍耐和心痛,这种情感真的只有做了父亲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期许之深: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乱世之中,想培养一个出类拔萃的儿子,只有放在身边,带到战场上去磨砺,这才是父亲对儿子最好的培养。一部三国,就是一部家族的奋斗史,多少父亲带着儿子同上沙场,有的马革裹尸,有的威名远播,有的子承父业,有的父子同命。“天下起兵诛董卓,长沙子弟最先来”的孙坚就是带着长子孙策跨江击刘表的,孙策后来能成为江东小霸王,与孙坚当年带着他在沙场实战中锻炼的能力是分不开的,相比于孙策的V587,孙权确实差了好几条街的距离;马腾也是早就带着马铁、马超两个儿子驰骋疆场,马铁与父亲马腾一起被杀,但马超却把曹操杀得割须弃袍,仅此一战足矣让锦马超海内闻名;同样的还有曹操,曹操带着长子曹昂征战,结果魂落宛城,而曹昂的弟弟曹彰还是喜欢男儿当学霍去病,铁骑荒漠吴钩冰。愿为披坚执锐,临难不顾,身先士卒,赏必行,罚必信之将,不愿做峨冠博带的文臣。曹操以“黄须儿”称之,嘉许之心溢于言表。曹操让其率5万军队平定北方乌桓之乱,临行做父亲的告诫儿子: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期许之心俱在“法不徇情,尔宜深戒”中,而曹彰不负父望,大破乌桓,平定北方。演义中还有司马懿父子、邓艾父子等都是在沙场上一边拼杀一边培养成才,虽然一个逐渐大权在握;一个是父子双双被害身死,却都威名远播,虎父无犬子,他们未尝丢了英雄本色。乱世中的男儿要么建功立业,要么马革裹尸,不负好头颅,远比刘表儿子刘琮那样窝窝囊囊的被杀后还被敌人嘲笑为猪狗强似百倍。三国时代,作为父亲,看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现在,更是孩子的未来和家族的未来,长江后浪推前浪,凤雏清于老凤声,这才是为人父最大的责任。这也是衡量好父亲的标准。

“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这是高尔基的名言。但我认为,在中国,教育孩子首先是父亲的头等大事,自家的事自己家来解决,不等不靠不去想国家 。父亲的品性德行、言传身教都会对孩子有着一辈子的影响,挥之不去。如果说给予孩子身体的温暖的是母亲的怀抱,那么给予孩子心灵的温暖的是父亲的臂膀。父爱如山,纵然振翅高飞九万里,也越不过心头这座风景如一的山;纵使梦里不知身是客,也忘不了这座遮风挡雨呵护人生的山。

岁月如流,

当皱纹慢慢爬上父亲的脸,

看白发渐渐覆盖父亲的头。

无法忘怀儿时珊珊学步、徘徊人生时,

那双扶着自己一路走过的手。

——祝所有的父亲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