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赵立波

乾隆四十三年(1778),已经人到老年的乾隆开始掀起清朝有史以来的“翻案狂潮”,陆续将顺治、康熙、雍正时期定下的“铁案”全部进行倒转。这些人物如多尔衮、多铎、豪格等重要人物,乾隆将他们这些人或配享太庙或是恢复宗族地位。其中包括最敏感曾备受关注的人物,要属曾经在“九子夺嫡”表现最为强势的八阿哥允禩,乾隆也为其恢复名誉,重新将牌位供奉进太庙,彻底将这段历史进行重新定义。

乾隆老年画像


(资料图)

当时对于在处置胤禩事件,是考验雍正登基最大的一道最为棘手难题,雍正声泪俱下痛斥他的不法行为,当说到“八爷”允禩焚毁康熙御批时,正在跪着的允禩掏出一把小刀衔在口中,双手举过头顶,对天发誓说:“臣说的话,若有虚言,一家不获善终”面对这个锋芒毕露不甘下风的“老八”,雍正歇彻底急眼,咆哮问他说:“宗人府讯问你,你为什么烧毁圣祖皇帝御批之事,你先前奏称,因当时抱病昏眛,误行烧毁。此次在朕面前发誓,说如有虚言,全家俱死。而宗人府审讯你的管家、亲信太监常海等人,供称十几年前你在瑶亭因为进献将死的鹰获罪于皇考后,特遣太监刘自成回京,将一切笔札烧毁,圣祖皇帝御批也在其内。他们供词确凿,而你却反复其词。”《清世宗实录》。

胤禩画像

紧接着,雍正又展现了他的出色辩才,说胤禩诅咒一家全死,那么这个“一家”范围很广,难道也包括“朕”吗?随即下令将允禩黄带子革去,开除宗籍《雍正十三年》。三月改名“阿其那”(满语狗),允禟四月在保定北抓捕入狱,五月改名“塞思黑”(满语猪的意思)。在无人敢向雍正说情时,大学士徐元梦趴在地上哭着对雍正求情说:“愿皇上念手足之情,免二人死。帝怒,谪元梦中书舍人”《清史纪事本末》。此后“允禩、允禟、允禵三人同以四年六月,各廷议罪状多款,宣示天下。世宗兄弟之祸,极甚于此时。”《孟森 明清史论集刊续编》这个“八阿哥”曾经因为绝对的支持力量让康熙一度废立太子中十分被动,甚至被气得老泪纵横。在两度废立太子时,八阿哥甚至以绝对优势得到了广泛支持,一时之间成了皇储最大可能的热门人物。

康熙影视形象

包括康熙的舅舅兼国丈佟国维和康熙最欣赏的大臣马齐都一边倒向八阿哥,这些情况的出现让康熙感到异常震惊,他估计,八阿哥如此受到众人推崇,一定是有阴谋的,为此他决定将废太子再度复位,以挽回儿子们激烈的争斗。

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下令召开满汉大臣会议,保奏皇太子,为太子复出作出动员。会前“特谕马齐勿预其事”,可见康熙对其保护。但是马齐与国舅佟国维的暗中倡导下,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鄂伦岱等积极配合,全体朝臣共同保举皇八子胤禩为太子,使得储位问题康熙十分被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初,马齐等人受到康熙的严厉惩处:“马齐本应立斩,以为众戒。因任用年久,不忍加诛。”马齐被革去大学士,交与胤禩“严行管束”,他的三弟马武、四弟李荣保及其族人都受到牵连。在很大程度上,雍正处理八阿哥胤禩是延续了康熙时期定下的调门,站在雍正的角度,是一次彻底清除威胁的一次必要行动。

影视剧照

八阿哥能受到广泛势力支持,有三点最为重要,一是人际口碑基础好,对此康熙曾形容说“众人称之曰贤”,并且于几位兄弟关系融洽,这一点比其胤禛具有明显优势。二是主动谋划,甚至大搞“封建迷信活动”,并找来术士相面对他的“天子相”舆论大造声势,如今看来荒诞不经的东西,在当时却非常有着巨大投机效果。

三是八阿哥胤禩综合素质在弟兄中都属于上乘。由于胤禩自幼受到康熙喜爱,在17岁的时候即被封为贝勒,是当时封爵皇子中年龄最最年轻的。 康熙命其管理广善库,署理内务府总管,这是康熙对八阿哥的有意栽培,同时更是一种器重。

然而康熙从未有过跳过前七个儿子要把他当做储位继承人的想法,于是在康熙提议群臣举荐储君时,在参与会议的大臣一致推戴八阿哥时,非常出乎意料说:“立皇太子之事,关系甚大,你们应该尽心详议。八阿哥未尝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加亦甚轻贱,你们再慎重考虑”。《圣祖实录》也正是康熙的全力阻止,让八阿哥胤禩对康熙恨之入骨,于是在康熙五十三年发生的“八阿哥献鹰”事件中,严重导致伤害了康熙与其的父子情感。

影视剧照

老皇帝异常震怒,认为这是因为老八对于上次反对立他为皇太子而心生愤恨,把这个快死的鹰影射他自己来日无多,震怒之余康熙发表了长篇谕旨,而后宣布与八阿哥彻底决裂,父子恩义断绝。直到四阿哥胤禛继位成为雍正帝,储位之争虽然并未全面停息,但随着雍正逐渐掌控局势,这些势力才逐渐被雍正各个击破。大臣们按照雍正的指示,组织了特别审判会议,对阿其那的行为进行审议,最终列出阿其那十四条罪状,对他进行参劾。雍正最后下达判决:“阿其那犯下的所有恶行皆唯激怒朕,朕若加刑于他,天下之愚者必定以此将恶名加诸朕,如此则正中阿其那下怀,朕才不会上这个当。”《清世宗实录》几个月后,阿其那在圈禁中离奇去世,至此成了雍正一朝最为敏感事件。

“死鹰剧照”

乾隆在继承其父的事业却未能全面延续其父的政策,虽然“三年无改父之道,可谓孝矣”,但乾隆在登基的几个月后就曾触及敏感区域,在即位一个多月就发布了一道震动天下的谕旨:“胤禩等孽由自作,得罪已死,但其子孙仍是天潢支派,若俱屏弃宗牒之外,与庶民无异。”最后他要求满汉文武大臣对此重新商议,拿出意见。《清高宗实录》

于是这位新皇帝收获了巨大的美名的广泛的支持,到了乾隆四十三年时,当一切都如同过往云烟,胤禩的案件实质早已无关紧要。于是认为有必要给其叔叔平反,认为当时的罪名是查无实据的,在宫廷长大的乾隆深谙这种毫无亲情可言的兄弟关系的冷漠,另外这些曾经的震荡早已不存在,既毫无平反成本,又能再度收获美名,倒是一件很省力讨好的举动。

+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