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位于襄河西岸,乃湖北入陕西的要冲。民国初年,光化县政府由老城迁到此处,故老河口当时名为光化县城。
1938年徐州会战之后,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率部从徐州辗转来到此地。老河口城外修了飞机场,在此驻扎的中美空军经常出动空袭日军后方和交通线,日军倍感威胁,于是纠集兵力发动老河口之战。
刘峙
1945年2月,李宗仁调任汉中行营主任,刘峙继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45年3月20日,日军主力第12军各部及担任策应作战的第34军第39师团从北、南两面向豫西南鄂北地区发起进攻。此时,刘峙率长官部和直属部队撤离老河口,前往均县草店。
刘峙临撤退前,于23日命第125师据守老河口三日,阻击日军,以掩护长官部后撤,并调动主力部队在襄河南岸布防;同时命令第41军率领第124师开往吕堰,第45军以第127师开往双沟,分别向构林关、太山庙和黑龙集方向侧击日军。
当时第125师因第374团回四川接新兵未归,只剩下两个团。当时第125师的部署是:师长汪匣锋率领直属部队附战防炮营及第375团(团长黄崇凯)固守老河口县城,副师长陈仕俊率领第373团在城北外围高地占领阵地,担任阻击,并派一个营在光化老城附近作为前哨阵地。
日军
当时的老河口城(光化城),内外事先并未修筑工事,城墙又是土筑的,缺口甚多。于是,接到守城命令后,各部队就在城中连夜赶修工事,全城居民也行动起来帮助军队堵塞城墙缺口,构筑巷道工事。城西城南是襄河,背水为阵无路可退,全军官兵背水一战,下定决心与城共存亡,完成三天的坚守任务。
3月26日,日军骑兵第4旅团经邓县(今邓州市)、新野之间南进,当夜抵达老河口以东15公里的竹林桥。27日拂晓,日军大举进攻光化老城和老河口外城。师长汪匣锋因城内兵力单薄,命陈仕俊率领第373团撤回城内,加强兵力固守抵抗。陈于当日深夜放弃外围据点绕进老河口城后,师长汪匣锋当即将第375团和战防炮营交给陈仕俊统一指挥,并重新调整部署:以第375团担任东北门和城南的守卫;第373团担任化城门及西南角防务;战防炮营位置在化城门及北城地带,以防日军战车进攻。
日军渡襄河
3月28日,第125师与日军激战终日。当夜,派到城外联络的人在城东南部与赶来增援的第127师取得联系,约定次日内外夹击日军。29日,第125师连续击退日军多次进攻,但第127师在城外的攻击受挫,被迫后撤。内外夹击的战术失效。
3月30日拂晓,日军集中炮火将城墙摧毁了几个缺口,分几路向城垣猛攻,与守军在城垣边短兵相接。激战到11点左右,终于将日军击退,已经冲入城中的20多名鬼子悉数被歼灭在城内。当天中午,刘峙发来指令,要求第125师由原来的坚守三日改为坚守七日,以便大部队调动在襄河南岸布防。
缴获日军武器的士兵
3月31日,日军又猛攻化成门,50多个鬼子冲入城中。经过两个小时的巷战,这股鬼子被全部消灭。日军大部队与守军反复厮杀多次后,不得不退去。当天晚上,又接到了刘峙司令的命令,要求将坚守老河口的时间从7天改为两个星期。六天之中,连续三次更改命令,刘峙的指挥饱受诟病。
4月1日,日军以战车开道掩护步兵冲锋,最终都被守军击退。4月2日拂晓前,日军集中大炮40多门,向化城门附近轰击,炮弹如雨,把化成门左边的城墙打垮了几个缺口。天亮时,日军主力在战车的掩护下发起进攻。守卫该地的第373团第二营两个步兵连伤亡殆尽,日军趁机冲入城内的有800多人,情况十分紧急。第373团以预备队和三个重机枪连集中向被突破的缺口射击,与日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激战一个多小时,终于将日军的后续主力打退。冲入城内的日军被截断为几截。
孤城激战
在城外,其他几路助攻的日军向城北和东门进攻,因城外平原开阔,日军成散兵群接近城墙,相距为50米左右。日军卧倒在麦地里,天亮后中方飞机前来助战,飞机朝麦田中的鬼子狂扫,日军死伤惨重,就连尸体也是以散兵群的形式堆在一起。当天下午,冲入城内的800多日军被截成数段,遭到了守军的围攻。
激战到午后三点,残余的400多日军躲进两个砖房中拼死抵抗。由于久攻不下,守军派出飞机投下数枚燃烧弹,包括无线电队、新闻记者、照相队在内的300多日军被当场烧死,残敌100余人逃出城外。此时守军各部建制已经打乱,守城兵力因为伤亡过大深感兵力不够,于是电请第22集团军孙震派兵增援。当天傍晚,孙震派第123师第368团团长黄伯亮率两个营渡过襄河,进入老河口增援。
奋勇杀敌
4月3日至5日,日军再次发起进攻,均被击退。4月6日凌晨,日军兵分三路发起猛攻,主攻方向从化成门改为东门。战斗到午后4点,孙震再派出两个营前来增援。
4月7日凌晨,日军以大炮将城墙击毁数处,大批步兵在战车的掩护下分路分批从缺口涌入城内。第368团和380团守区被突破,日军步兵主力随同战车冲入占据公园有利地形,逐渐扩大成线。
日军进攻化成门时,埋设在地下的地雷炸毁了日军二辆战车,同时守军的机动部队和4个机枪连集中向占据公园的日军发起猛攻,力图恢复失守阵地。经过三个小时的激烈争夺,未能挽回危局。上午11点,全军转入巷战。战斗到午后二时,城内的街道敌我各据一半。
师长汪匣锋鉴于当前形式,决定向城东沿河岸撤退,又派出第375团出城,占领东南角高地向日军逆袭,以掩护守城部队出城。又派第373团一部占据第二线阵地,以掩护第375团转进。
日军遗留的武器
黄昏时分,城内枪声一直未停,第125师参谋长吴湛英和零星班、排士兵约50多少被日军截断未能退出。到深夜,还有间断的枪声。第125师大部到晚上9点才全部渡过襄河,脱离了背水作战的危险。此后,便形成了在襄河两岸对峙的状态。
血战老河口,第125师血战日军13昼夜,打死打伤1668人,125师和增援部队共伤亡1600人,营长伤亡三分之二,连、排长伤亡半数。此战沉重打击了鬼子的嚣张气焰,遏制了日军向西突进的步伐。一直到日军投降,鬼子侵略的脚步止步在了老河口。
老河口
如今70多年过去,老河口之战已鲜为人知,归为尘埃。但拂去历史尘埃,这一段不朽的抗战依旧值得后人铭记,无数将士的牺牲精神值得学习。
【本文由稗史候说收集抗战资料、回忆录整理和书写,错漏失误之处,敬希读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