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直没有聊过楚国,借这次的鄢(yān)郢(yǐng)之战,来说一说楚国。

周天子分封天下的时候,南方这块地盘,属于蛮荒之地,离开黄河也比较远,不适合耕种。

所以没有把自己的一些关系户,往哪里分。

楚国作为没什么关系的,就被分到了南方这块蛮荒之地。

蛮荒之地虽然位置不怎么样,人烟稀少,但是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竞争对手少。

很快楚国在没人竞争的情况下,不断的扩张自己的地盘。

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铁器的升级,很多原先蛮荒的不能开垦的土地,现在能开荒了。

楚国那么大的地盘,国力瞬间大涨,整体实力飞升。

但是呢,楚国虽然大,一直算不上特别的厉害,其内在的原因有很多。

还记得之前战国初期的战神,那个七十六战,全胜六十四战的吴起吗?

他在魏国过的不怎么愉快,就来到了楚国。

你说你来就来了吧,还想要学李俚变法。

学就学了吧,可能是没有掌握好节奏,刚开始效果很好。

楚国向南平定了百越;

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

打退韩、赵、魏三国的进攻;

向西又讨伐了秦国。

那个时候的风头一时无二。

但随着支持他的楚悼王去世,楚国那些被动了蛋糕的贵族们,就开始反扑了。

他们发起了兵变,最后吴起被搞死,变法不了了之。

(所以啊变法的核心,永远就是要有最高领导人的支持。)

鄢郢之战是怎么打起来的呢?

公元前281年,楚国有一个老百姓,这个人有个特殊的本领,可以用很小的弓和很细的绳子,射中在空中飞的大雁。

楚襄王听说后,觉得特别稀奇,就把他叫来询问,是怎么射中的,有什么经验?

这个人在回答的时候说:“我喜好射小雁啊、小鸟啊,这些都不值一提?

大王所射中的绝非是这些小雁、小鸟,而是秦国是只大鸟。

秦国一直都想称霸天下,而且实力强阿达,想要射杀他,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楚襄王听了这番话,心里不舒服了(楚襄王因为他爹,楚怀王被秦国骗了几次,最后客死他乡,估计得了秦国的PTSD了),决定联合其他国家对付秦国(连横)。

秦国得到消息,听说楚国要来攻打自己,决定先发制人,率先攻打楚国。

公元前280年,秦昭王决定派司马错出兵攻楚。

司马错率大军从陇西郡出兵,经过渭河河谷向东行军,至天水南下走祁山道,来到汉中。

然后南下越过大巴山脉,渡过长江,南下武陵山脉,直取楚国的黔中郡。

这条路在当时特别难走,沿途是一片的荒芜,蛇虫鼠蚁什么都有。

司马错厉害的地方就体现出来了,人家都能率领几十万兵马,走到目的地。

而且到了之后还能打仗,不服不行啊,他老秦国就是出各种名将。

孙子兵法曰: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

司马错就是最符合这句话的名将。

有些人数据上并不显眼,没有七进七出,没有以少胜多,但是总能不出错的完成任务。

司马错突然出现在黔中后,那里的楚国人突然就懵掉了。

估计楚国人从来没有想到过,秦国的军队,会从那个地方出现。

当时楚国的主力,都在西北部的前线,而黔中的后方比较空虚。

司马错是不会管楚国当时的想法的,猝不及防下,司马错攻占了黔中郡。

然后又分兵两路进军,一路从长江东下,准备攻打楚国首都郢都的西面。

另外一路,从北面由武关南下,攻打上庸之地。

(之前楚国和齐国、韩国结盟,秦国为了分化他们,所以将张仪老师从楚怀王手上骗过来的上庸地区,还回了楚国。)

在这种情境下,楚襄王没办法,割了上庸和汉江以北的土地,给秦以求退兵。

秦昭王同意了这个方案。

当然这么好的一次攻楚的机会,最终就获得了上庸和汉江以北的土地。

秦昭王心里肯定是不甘心的。

于是在公元前280,秦昭王征调了杀神白起讨伐楚国。

这哥们一出手,楚国就得倒大霉了。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但凡白起出手,对结果是有保障的。

下期我们就来说说,白起是怎么伐楚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