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曾经为抗日战争做出过贡献的日本女人,佐藤屋登,也就是蒋佐梅。

蒋佐梅是我国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的妻子,她是一个拥有纯正血统的日本人,却在战争中选择致力于救助中国军人

在护士学校毕业后佐藤被派到中国,一次偶然结识蒋百里

在遇到蒋百里将军之前,蒋佐梅还没有属于自己的中国名字,出生于日本北海道的她原名佐藤屋登,是一个普通的护士

刚刚从护士学校毕业没多久,佐藤就被派到了中国,在日本驻华公馆内当差。

按照佐藤原本的人生轨迹,她可能会在中国待一段时间就回到日本结婚生子,也可能在中国找一个同样外派的日本人结婚,总之几乎不可能嫁给一个中国人。因为当时日本国内已经开始宣传战争,即使是普通民众也清楚,日本侵略的对象最大可能就是中国。

彼时的蒋百里,已经靠着自己的能力当上了保定军校的校长,但是他的校长职位正处在岌岌可危的关口。因为财政危机,北洋政府拒绝为保定军校提供军费。

军事学校的军费需求非常大,学生们日常的学习需要先进的军事设备,否则军校根本没有存在的意义。

然而北洋政府的财政赤字根本无力支付这笔巨大的开支,蒋百里多次到北洋政府讨要,却每次都被驳回。

心灰意冷的蒋百里开始对这个政府感到绝望,深感报国无门,蒋百里怒急之下举枪自杀。

虽然自杀没能成功,但是蒋百里的精神状况非常差,北洋政府只是没有钱支付军费,并不想失去蒋百里这个人才,所以他们求助日本驻华公馆,请求他们派一个医生为蒋百里诊断。

被派到蒋百里处的正是一名日本医生和佐藤,日本医生给出的结果喜忧参半:蒋百里的伤并不算严重,但是他需要安静地休养一段时间,同时最好能找人为他提供一定程度的精神安慰。

袁世凯认为日本的医生和护士会更专业一些,因此强烈要求日本驻华公馆必须派人照顾蒋百里。日本医生不愿意在一个不需要自己的病人身边浪费时间,所以只有没有多少选择权的佐藤留下来照顾蒋百里。

日本医生和佐藤都很清楚,蒋百里的自杀倾向仍旧非常严重,因为他始终认为报国无门,找不到活下去的意义。独自一人留下来的佐藤明白,想要让蒋百里活下去,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民族大义激励他。

佐藤为蒋百里找了很多历史事迹,用这些故事鼓励他,让他明白只要活下去,总有办法可以报效国家,或许暂时没有有效的途径,但是不代表日后没有。在佐藤坚定的语气中,蒋百里慢慢开始接受了佐藤的这种思想。

三个星期后,佐藤的任务基本完成,她按照上级的指示回到北京工作。此时的蒋百里,早已经在朝夕相处中对佐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蒋百里的思想中,佐藤就是他精神世界中的救命恩人。

蒋百里对自己的救命恩人动了心,佐藤却一直不敢答应他

得知佐藤要回北京工作后,蒋百里难过了很久。佐藤这段时间的陪伴,对蒋百里而言非同寻常,一个一心求死之人,对那个陪伴自己走过心如死灰的经历的人必定会产生极强的依赖感。

本就对北洋政府极度失望的蒋百里,很快下定决心,刚刚养好伤不久,他就选择辞去保定军校校长的职务。虽然北洋政府竭力挽留,但是蒋百里要求的军费他们根本无力承担,最后也只好任由蒋百里离去。

失去职位的蒋百里干脆跑到北京养病,刚好佐藤在北京的一家医院工作,蒋百里就选择了这家医院。虽然佐藤隶属于日本驻华公馆,但是她也可以在不影响公馆工作的同时兼职其他工作,这也是普通日本民众的真实写照:他们也需要为了生计奔波。

借着近水楼台的便利,蒋百里开始无所顾忌地追求佐藤。面对蒋百里猛烈的追求攻势,佐藤并没有太多反应,倒是她身边的人分为两个明确的阵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一方认为,佐藤应当接受蒋百里的追求,因为蒋百里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男人,这一阵营的主要成员是佐藤的部分领导,他们多数受蒋百里所托;另一方则认为,佐藤绝不可以嫁给蒋百里,因为中日关系太紧张,谁也不知道会发生怎样的意外,这一阵营主要由佐藤的亲友构成。

许多同一医院的医生,都劝佐藤再考虑一下,他们多数经常和日本军方打交道,很清楚目前的形势。

佐藤实在不知该怎么办,干脆选择了逃避。

她离开了医院,选择回到日本工作和生活,在得知她要走时,蒋百里曾经给她写了一封信,言辞恳切希望她能留下来,然而佐藤没有听从蒋百里的意愿,直接回了日本。

面对蒋百里这样优秀的人,又是如此热烈真诚的追求,佐藤并不是毫不动心,而是她的父母都不同意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中国人。

中日之间的紧张关系,日本人的野心,作为身处日本国内、每天都能见到街上散发大量鼓动战争传单的日本人,佐藤的父母不可能对这些一无所知。一旦两国开战,佐藤本人将何去何从,他们的家族又将如何自处,这都是问题。

按照日本的封建传统,出嫁后的女儿就要在思想和行动上完全跟随自己的丈夫,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佐藤嫁给一个中国人,那么一旦中日开战,她的父母很可能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女儿。

有情人终成眷属后,蒋佐梅为蒋百里生了五个优秀的女儿

面对父母的坚决反对,佐藤只好放弃,蒋百里却在此时给身处日本的佐藤送了一封信:“我是因为你的安慰为你而活下来的,若你再不理我,我便要去死……”

收到信后,佐藤直接把信带给自己的父亲看,同时表明自己的心意。面对女儿的情感和蒋百里的情真意切,佐藤的父亲只好点头同意了二人的婚事。

1914年,蒋百里终于抱得美人归,两个人在天津举办了婚礼。婚后蒋百里为佐藤起了一个新的中国名字:蒋佐梅,因为蒋百里本人非常喜欢梅花。

此后,日本人佐藤屋登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媳妇蒋佐梅。

结婚后的两人依旧非常恩爱,共同孕育了5个女儿,除了早亡的大女儿外,每个女儿都非常优秀。尤其是他们的三女儿,可以说是人尽皆知。

蒋佐梅的二女儿名叫蒋雍,自小成绩优异,曾经考上过香港中文大学,也曾出国留学。抗日战争爆发后,蒋雍还曾经回到祖国为自己的国家做出贡献,最后定居国外。

三女儿蒋英是所有孩子中最出名的一个,她是一名钢琴家,同时也是一个歌唱家,在国内外的名气都很响亮。蒋英的丈夫更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夫妻二人为了回到祖国建设国家,付出了许多努力,钱学森更是为两弹一星贡献突出。

四女儿蒋华,常年生活在国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非常大。她曾经在欧洲为欧洲中山学校的成立作出突出贡献,很受外国人欢迎。蒋华同三姐蒋英的关系也非常好,在三姐夫钱学森回国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当之无愧的功臣。

五女儿蒋和,虽然成就没有其他女儿高,不过见识很广,曾经陪同蒋百里环游欧洲,见过各地的风土人情。相比于其他姐妹的四处奔走,蒋和很早就在北京定居了。

自从和蒋百里结婚后,迫于时局和特殊的将军夫人身份,蒋佐梅一直没有回过日本。蒋佐梅父母的担心最终成真,蒋佐梅不仅64年未归,且几乎完全抛弃了自己日本人的身份。

她从来没有教过自己的孩子日语,自己也从来不使用日语,自然也没有向孩子们灌输过日本文化思想。1938年,蒋百里因病去世,悲痛过后,蒋佐梅放下了自己的小家,前往抗日前线成为了一名战地护士,救死扶伤。

1978年,蒋佐梅也病倒了,她死在了自己88岁的这一年。直到去世,蒋佐梅仍然对自己的日本人身份十分抵触,在她本人的提前交代和女儿们的共同商议下,蒋佐梅的墓碑上没有写明她的日本名字,而是写上了“蒋佐梅”这个名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