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道光踢死自己的儿子”,说的跟真事一样,却在正史上并不存在。大概是说,道光发现儿子奕纬不争气,给了他一脚,然后奕纬就死了。

不过,随便查一下这个传说的出处,就发现这是来自一本叫做《老太监的回忆》的书,出版于1992年。书的作者是清末的太监信修明。

信修明在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入宫。而道光的长子奕纬死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也就是说,奕纬死了70年,信修明才入宫。所以,他的这段“回忆”也是道听途说,都不知传了几道手了。

而在《清实录》中,对于道光长子奕纬之死的记录,却根本没有什么被踢死之说。原文如下:

大阿哥奕纬,自上年秋间遘疾。至今春甫经就痊。兹复患病旬余。竟尔不起。深为悼恻。著追封多罗贝勒。

说得清清楚楚,结合奕纬死于道光十一年,那就是在道光十年秋天,奕纬染病,然后一直养着。养到了第二年春天,本来已经痊愈了,却旧病不发,十天后去世。

秋天染病,第二年春天有好转,随后复发,并于十天后去世,全程最少也要七个月吧。

得了什么病,没说明。但总归不会是被踢死的。如果真是在要害处挨了一脚,当时就活不成。怎么可能拖了七个月?

一个是野史,一个是实录,信哪个?

但借由野史,又有一些推断出来,以证实奕纬被道光踢死的合理性,也就是道光对奕纬冷漠。

大概是围绕着,奕纬的生母身份低微——出身官女子。什么是官女子呢?就是介于嫔妃和丫鬟之间,既属于嫔妃的末流,也要干活——算是鸡头凤尾。

但是,奕纬的生母和妃,则是嘉庆帝指配给时年还是皇子的道光帝的。等到奕纬出生后,其生母和妃,又被嘉庆帝册封侧福晋,奕纬也被嘉庆帝封为贝勒。嘉庆二十五年,和妃又被封为和嫔。奕纬的名字,也是嘉庆帝赐的。并且还特别说明,以后在奏折上提到他,都要写上“奕纬阿哥”,而非“二阿哥(道光排行)长子(奕纬排行)”。这也是对当时还是皇子的道光帝的肯定。

要是说出身不好,和妃的侄女算是与之相同的出身,却也嫁给了铁帽子王之一的怡亲王载垣。所以说,奕纬的姥姥家虽非大族,但也不算太差。

和妃虽然没有封为皇后,但地位也一直排在妃的首位。即使在奕纬去世后,和妃也作为病重的皇后的代表去行礼。

而且,道光的其他几个儿子的生母,也都出身不高。

所以,出身并不是道光对奕纬母子冷漠的原因。

那么,是道光帝一直不重视奕纬吗?也不是,道光二年,出了两件事。一件是十四岁的奕纬大婚,一件是道光册封了新的皇后。

去奉先殿告祭祖先的,正是皇长子奕纬。代表皇帝告祭祖先,这基本就是一个准太子的行为了。而在当时,奕纬也是道光帝唯一的儿子。

即使在奕纬生命最后,道光也有过两次探望,并没有看出来对他的冷漠。

其实,之所以有如上的传闻,深层原因是道光帝继承人的断层。

1831年,可以看做一个转折之年。这一年春天,皇长子奕纬去世;这一年的夏天,皇四子奕詝、皇五子奕誴出生。道光给出生的儿子取名,从绞丝旁变成言字旁。可这一年,道光也已经四十九岁了。

十九年后,道光帝去世,年仅19岁的皇四子奕詝继位。而当咸丰继位后,本来也有过一段时间的励精图治,奈何不仅皇帝的生命时间不长,给清朝留下的时间也不长了。

全文完

欢 迎 关 注 共 同 交 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