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民党军诸多将领之中,廖耀湘的资历是最浅的,因为他是黄埔六期毕业。

事实上就在廖耀湘被提拔为第九兵团司令的时候,他的诸多学长,仍然还在军长甚至是师长的职务上,更为关键的是,按照国民党军之中职务军衔与铨叙军衔的划分来看,廖耀湘的铨叙军衔只是骑兵上校,直至1948年廖耀湘的军衔才被提拔为少将,这当中的差距可以说是一目了然。

廖耀湘的出身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也应该算个书香世家,按照正统的教育来看,廖耀湘后来等于说是“投笔从戎”,1925年中学毕业的廖耀湘南下广州投考黄埔军校,由于家里拼尽家产也未能凑足学费,因此廖耀湘错过了黄埔五期的招生,只能滞留长沙,在赵恒锡的部队中当兵,直至1926年才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骑兵科。

很多人都以为黄埔生毕业,自然是越靠前越好,这样也能混个资历,实际上黄埔初期的教育是非常粗的,由于没有足够的办学经验,加上战争等因素,早期的黄埔毕业生几乎算是是一边打仗一边学习,其中黄埔一期毕业生,满打满算只学了7个月,1924年3月24日入学,11月毕业,其中10月还经历了评定商团叛乱作战,就连毕业典礼,也是在第二年6月补办的。

相比之下,黄埔学生越往后,其教育规范也越来越严格,后来逐渐规范以后,学习时间也逐渐增加,直至黄埔六期毕业生,而廖耀湘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以后,直至1929年才毕业(因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事实上我军之中不少黄埔六期生未能顺利毕业),并在第二年5月参加了公派留学的考试,这学习的时间有多长可想而知。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黄埔还被蒋介石停办过一段时间,直至1933年重办,而第八期的学员学制上普遍增加至3年,后来因为抗战原因才缩短。由此可见,廖耀湘本身是经历过系统的军事教育的,这一经历为他加分不少,更为艰难的是,廖耀湘在1930年5月参加了留学考试,名列三甲,因此有幸前往法国圣西尔军校学习。

据说因为个子太矮的关系,廖耀湘一度被刷下来,后来强闯蒋介石办公室,因此博得了蒋介石好感,因此特批他前往法国留学。

实际上也可以看出,留学法国在当时并不算是一个比较突出的条件,毕竟廖耀湘本人也只是名列前茅,和他一起的也有不少,可最终脱颖而出的只有廖耀湘一个人,可见想要成就大事,除了个人能力出众外,还需要在恰当的时机,把我机会才行。

抗战时期廖耀湘仅任中校营长,后来又调任中校参谋,基本上不显山不漏水,后来参与南京保卫战,日军进城时被困在城中,几经挫折才脱险,出来以后即着手写下“南京战役之经验及国军今后建军应有之改进”,被蒋介石破格提拔为第200师少将参谋长。

第200师前身是国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属的战车营,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该部与交通兵第2团装甲汽车队改编为装甲兵团,并在1938年扩编为200师,全师5个团2万多人,是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可以这样说廖耀湘当时这份报告,正好送对了时间,也是廖耀湘后来被破格提拔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该部格外受到重视,因此具有留学经历的廖耀湘,基本上升迁很快,第5军200师后来被单独划出组建新编11军(后改为第5军)以后,廖耀湘任新编第22师副师长,师长为邱清泉。1939年桂南会战后任22师师长,由于职务升迁太快,因此廖耀湘铨叙军衔始终跟不上职务变化,也就有了后来任第九兵团司令时,廖耀湘职务军衔为中将,而铨叙军衔仅是骑兵上校的落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