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邱少云壮烈牺牲。他在与战友们执行潜伏任务时,为了掩护突击队,忍受着烈火焚身的痛苦,硬是一声不吭,直到牺牲。

邱少云同志是钢铁般的战士,烈火能熔化他的躯体,但消灭不了他的钢铁意志。江山来之不易,烈士精神感天动地,先烈英灵们将永远激励后人奋发图强!

他所在的部队师长和同志们一致认为,他应该被授予一等功。不过,当兵团评价他的战功时,邱少云只是初步被评为三等功。最后,师长只好向司令部汇报消息,希望能让彭老总来出面。

那么兵团为什么不给邱少云一等功呢?

后来师长越级报告又是否成功了呢?

邱少云在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第29师,师长是张显扬。邱少云想要加入潜伏部队是他批准的,邱少云牺牲时,他在后方用望远镜目睹了整个悲壮的过程,他内心受到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

张显扬

张显扬悲痛不已,他与邱少云的战友们一样,都认为邱少云至少应该评为一等功。但根据当时志愿军评功委员会的规定,志愿军师一级没有资格评定一等功。张显扬便向自己的长官15军军长秦基伟和政委谷景生汇报了这一情况。

秦基伟在与政委等军部要员商定后,也赞同张显扬的看法,但是军部只能评定二等功和三等功,而仅此不能匹配邱少云的功绩。于是秦基伟要张显扬不要着急,然后又以军部的名义向上级第三兵团反映了情况。

但是让张显扬与秦基伟没想到的是,第三兵团进行评定后,只给授予了邱少云三等功,给出的理由是邱少云同志在入朝作战中没有立过功,没有放一枪一弹,也没有打死一个敌人,炸毁任何碉堡,所以根据规定,虽然邱少云同志牺牲十分壮烈,也只能评为三等功。

此外,邱少云在加入解放军之前在国军队伍中待过一段时间,是被俘虏后才转入的解放军部队,而且入伍时间还不足两年。这样的过去经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评定。

兵团给出的理由很充分,但张显扬并不想放弃。他思来想去,最后决定越级向志愿军司令部报告,争取让彭老总出面。司令部在收到张显扬的报告后,没有着急做出判断,而是慎重派出调查组对邱少云的事迹进行了调查。

邱少云在成为解放军战士前,曾在国军队伍中待过,这一点不假,但他加入国军却并非自愿。在当时,国军为了补强军队,经常到街上、田间强行抓人参军,这种行为被叫做是抓壮丁。在解放后,我们国家已经没有这种情况了,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这种事经常发生。

邱少云就是这样被抓进国军部队中的。他家里很穷,父亲给地主打了一辈子的工,却没能存下多少钱,反而欠下了地主巨债,最后被地主叫人无情地淹死了,之后邱少云的母亲郁结于心,很快也去世了。

年仅13岁的邱少云不得不带着年幼的弟弟四处打工为生,什么脏活累活都做过。1948年,好不容易将弟弟养大到懂事的年纪了,20岁出头的邱少云就在街上被国军强行抓走,成为了川军部队里的伙夫。

国军的长官们对手下士兵非打即骂,经常无故欺辱他们。一样被抓壮丁的士兵们实在忍受不了这种欺辱,找机会一起逃跑了,但没多久就被他们的排长抓了回来。为了表示惩罚和警告,排长竟然在邱少云的后背上刺了个“川”字,与邱少云一同逃跑的老乡王再兴还被当众枪决,以儆效尤。

邱少云他们只能忍辱负重,继续留在国军队伍中。好在一年后的1949年,解放军进军大西南,很快就解放了四川。邱少云所在的部队向解放军投诚,之后邱少云便主动加入了解放军部队。

在这里,邱少云重获家人般的温暖,这才知道原来也有长官不会随意欺辱士兵,大家人人平等的军队。以前在国军队伍中被压抑的、作为士兵的积极热情一下子爆发出来,邱少云积极参加之后的西南剿匪运动,再一次化装侦查后,他与同乡战友成功潜入敌营,活捉了匪首,他所在的连队还因此被评为先锋连队。

1951年初,邱少云所在的部队被划入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他随部队来到朝鲜半岛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展开作战。最初的几次战役,邱少云都没能参加,而是参加了干部集训,还在集训间隙护送伤员,运送弹药。他也得以见到了这个十分残酷的朝鲜战场,但这一切并没有让他心生畏惧。

1952年10月12日,15军奉命攻打地势险要的391高地。美军为了守住这里,派来了一个加强连的驻军。所在阵地正对391高地的15军29师师长张显扬知道,进攻这里,注定要迎来一场恶战,但这也代表着一个扬名立万的机会。

为了避开敌人正面猛烈的炮火,29师决定夜间匍匐前进,但只有一个晚上的时间是不够的,所以计划分为两天执行,这就代表着中间需要战士们不吃不喝、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在敌人眼皮底下待上一整天时间,只要有一个人暴露,就会前功尽弃,暴露全军。

邱少云所在的9连是此次计划的先锋部队,这也是他来到朝鲜战场后的第一次真正作战。但在最初拟定名单时,邱少云因为在之前的模拟演练中表现不佳,挨了一顿批评,还被排除在名单之外。虽然在他的一再请求之下,团长将他的名字加了进去,但邱少云却发现因为自己不是党员,被安排在第二梯队。

邱少云气不过,委屈地躲在坑道里抹眼泪,啜泣声被路过的师长张显扬听到了。张显扬就问他怎么在哭,邱少云如实回答说:

“报告首长,他们不让我参加第一潜伏梯队。”

张显扬听完,安慰他说没关系,还拉着他去团部,亲自批准他参加第一梯队的潜伏任务,邱少云这才激动地笑开颜。事后,邱少云特意在出发前写下入党申请书,其中有一句是:“如果我在这次战斗中牺牲了,希望党能追认我为党员。”显然,他已经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

10月11日晚上,邱少云随500多位战友们来到距离敌人工事仅60多米的地方,就匍匐在一条小河沟旁边。到第二天上午时,有5名敌军走进潜伏区,被志愿军战士击毙3名,另外两名慌忙逃跑后上报了长官。敌军长官以为潜伏区里不过是几个侦察兵,就叫手下的士兵对潜伏区进行轰炸扫射。

弹药的火花引燃了枯草丛,火势很快蔓延开来。据当时在场的邱少云战友们回忆,火势顺风烧到了邱少云衣服上,很快就在他身上烧成一团。旁边不远处就是小河沟,战友们能看到邱少云疼得双手使劲往泥土里抓,但他始终一动不动,任由大火烧遍全身。这场火足足烧了好几个小时才熄灭,目睹了这一幕的战友们全都泪流满面。

到了下午6点,潜伏的战士们按照计划向敌人发起了进攻。战士们眼含热泪,高呼着“为邱少云报仇”,端起武器朝敌人冲去。战斗用时30分钟,志愿军成功拿下了391高地。

战后清扫战场时,战士们找到了邱少云已经被烧焦的遗体。他的身体与衣服被烧糊在一起,弹药枪支牢牢护在身下,身边是四条被他手抓脚蹬留下的土槽,而唯一没有被烧尽的是深深抓进冻土中的双手。

当时很多在邱少云身边,目睹他成为烈士的志愿军战士们,在不久之后也成为了烈士。为了协助志愿军司令部进行评功调查,29师在张显扬的带领下排查了大半年,才终于在后方医院里找到两个可以做证的战士。

司令部的调查小组听他们的讲述后,沉默许久。他们把调查结果整理好,交给司令部,经过评估委员们的讨论,最终做出了一份关于邱少云破格立功的请示,呈给了彭老总。彭老总在阅读时忍不住眼中含泪,读了一遍又一遍,这才声音颤抖地说:

“一等功不够,特等功!”

收到司令部传回的消息,29师的众人十分激动,对此又高兴又难过,最后只能热泪与掌声为牺牲的战友邱少云送别。

如今,距离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了70年,但邱少云钢铁般的意志至今没有断绝。他所在的部队如今已经有了新番号,邱少云的名字每天都会点到,代表他回“到”是全连的100多名战士。他们人人都是邱少云意志的继承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