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1871年1月18日,巴黎的凡尔赛宫,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与宰相俾斯麦及众多普鲁士军官和德意志各邦君主的脸上都充满笑容,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愉悦气氛下,威廉一世加冕为德意志皇帝。这标志着德意志帝国的成立与德意志统一大业的完成。那普鲁士是如何完成德意志统一大业的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德意志统一前的局势

19世纪初的德意志地区在名义上有一个统一的国家—神圣罗马帝国,但实际上处于四分五裂的割据局面,有300多个邦国。因此由奥地利大公兼任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只能凭借奥地利大公国等帝国领土在帝国内施加影响力。由于奥地利仅对领近的南德意志各邦有较大影响,而始终无法控制北德意志各邦,因此皇帝无法掌控整个帝国。

1799年随着拿破仑·波拿巴的兴起,法国迅速崛起,不断向东扩张,对神圣罗马帝国构成巨大威胁。1805年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大败俄国与奥地利组成的第三次反法联盟,确定了法国在德意志的霸主地位,使得除奥地利与普鲁士之外的德意志邦国全都沦为法国的附庸。

1806年在法国皇帝拿破仑的支持下,德意志各邦组建莱茵邦联。同时拿破仑迫使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标志着神圣罗马帝国灭亡。虽然莱茵邦联是法国的附庸,但德意志人民的民族意识却开始觉醒,许多德意志人梦想摆脱法国的控制,成立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国。

二,统一思想兴起

1813年奥地利、普鲁士等国组成的第六次反法联盟,在莱比锡战役击败拿破仑,使得德意志各邦摆脱了法国的控制,也使莱茵邦联瓦解。随即英俄普奥在维也纳召开会议,重新划分欧洲的势力范围,最终决定德意志各邦组建新的联盟以取代神圣罗马帝国。但德意志各邦人民在共同对抗法国的斗争中有了深厚的民族感情,因此对松散的联盟并不满意,而是渴望成立一个统一国家。

1815年德意志各邦组成德意志邦联,由于奥地利的强大实力,因此它在邦联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普鲁士早在神圣罗马帝国晚期就已崛起,成为德意志的第二大邦国,还多次与奥地利爆发冲突,争夺德意志的主导权,使得德意志形成了普奥两个核心。因此普鲁士不会久居奥地利之下,导致了德意志邦联在后来的瓦解。

由于奥地利在德意志之外拥有大量的非德意志领土,因此奥地利宰相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对民族主义的兴起十分担忧,于是在1819年推动德意志邦联议会通过卡尔斯巴德决议,反对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思想在德意志的传播。虽然此举使民族主义支持者的活动转入地下,但无法遏制德意志人民对统一的渴望。

三,普鲁士主导统一

1834年普鲁士主导的德意志关税同盟成立,绝大多数德意志邦国加入该同盟。同盟内的德意志各邦之间互相削减关税,促进了各邦之间的贸易与交通往来,加强了各邦之间的经济联系,为后来德意志的统一打下了经济基础。

由于普鲁士拒绝奥地利加入德意志关税同盟,使得普奥之间的矛盾加剧,还使奥地利丧失了对德意志各邦的经济支配权,也为后来多数德意志邦国接受排除奥地利的小德意志方案,而放弃包含奥地利的大德意志方案打下基础。

随着德意志各邦在经济与交通联系的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德意志文人认识到德意志各邦在地理与语言上的统一性,积极创作表达统一的作品,呼吁德意志人民一起捍卫德意志领土的完整。例如奥古斯特·海因里希·霍夫曼·冯·法勒斯莱本创作了《德意志之歌》,号召德意志各邦君主承认德意志人民的一统特性。

四,暂时受挫

1848年革命席卷欧洲,民族主义思想在整个德意志地区空前高涨。许多革命者向德意志各邦君主施压,要求德意志实现在宪法下的统一。随即革命者在法兰克福召开会议,商讨德意志统一事宜,最后普遍同意采用小德意志方案。

1849年法兰克福国民议会通过《保罗教堂宪法》,授予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皇帝”头衔。但腓特烈·威廉四世因为反感自由主义,加之担心奥地利与俄罗斯的反对,而拒绝皇帝头衔。虽然法兰克福国民议会统一德国的第一次尝试宣告失败,但在统一德意志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使得民族主义深入人心。

1850年腓特烈·威廉四世提出德意志各邦君主(排除奥地利)组建埃尔福特联盟,以实现德意志统一。奥地利对此极为气愤,于是联合俄罗斯施压,逼迫普鲁士放弃了埃尔福特联盟。此事虽使普鲁士受到巨大羞辱,但也使其认识到只有武力才能统一德意志。

五,统一完成

1861年威廉一世成为普鲁士国王,他在军事上重用总参谋长赫尔穆特·冯·毛奇与战争大臣阿尔布雷希特·冯·罗恩,二人大力推进军队改革,极大提升了普军的战斗力。1862年威廉一世任命奥托·冯·俾斯麦为宰相。俾斯麦随即发表铁血演说,号称要用铁与血来解决统一问题。精明的俾斯麦使用外交与政治手段,通过增加普鲁士的实力而削弱奥地利的影响,为德意志最终统一打下良好基础。

1866年普鲁士以丹麦吞并德意志的荷尔斯泰因为由,联合奥地利对其发动了普丹战争。最终普奥联军获胜,丹麦放弃对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地的管治,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由普奥共管。

1866年意大利为了夺回被奥地利占领的威尼托地区,与普鲁士结成军事同盟,为了防止法国干涉德意志统一,俾斯麦假意向法皇拿破仑三世表示,只要法国保持中立,就能吞并比利时和卢森堡的部分领土。这些举措成功使得奥地利在欧洲处于孤立地位。随即普奥为了争夺德意志霸权而爆发普奥战争,虽然大多数德意志邦国支持奥地利,但普鲁士获胜,成功将奥地利赶出德意志,使得德意志邦联瓦解。

1867年普鲁士与北德意志各邦组成北德意志邦联,统一了德国北方,而控制南德意志各邦的法国成为德意志统一的最后障碍。法国本就对普鲁士的食言感到愤怒,加上反对普鲁士王室成员继承西班牙王位,于1870年挑起了普法战争。最终普鲁士获胜,吞并南德意志各邦,完成了德意志统一。

总的来说奥地利虽然是德意志第一大邦国,但其统治大量非德意志领土与人口,因此统一积极性不高。普鲁士军事实力强大,对统一积极,成功利用德意志各邦人民希望统一的愿望,击败丹麦,奥地利,法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