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桐龄《中国全史》:汉兴,折衷于封建制度与郡县制度之间,实行郡国制度。

王桐龄《中国全史》:诸将韩信、彭越、英布、卢绾……皆得分茅裂土,锡封大国。

白寿彝《中国通史》:吕后党政时,……分封外戚诸吕等共八个王。

白寿彝《中国通史》:同姓王联合朝廷大臣诛灭了诸吕,立有殊功,以后力量更为膨胀。

王桐龄《中国全史》:强诸侯事事与中央为难,中央无力驾驭之。

白寿彝《中国通史》:封国问题是西汉前期的严重问题。

《史记·孝文本纪》:”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

《史记·吕太后本纪》: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欲立淮南王,以为少,母家又恶。……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大臣皆往谒,奉天子玺上代王,共尊立为天子。

《汉书·高五王传》:而代王立,是为孝文帝。

《史记·孝文本纪》:填抚诸侯四夷皆欢洽。

《史记·孝文本纪》: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

《史记·孝文本纪》:五月,匈奴入北地,居河南为寇。……其发边吏骑八万五千诣高奴,遣丞相颍阴侯灌婴击匈奴。匈奴去。

王桐龄《中国全史》:在位二十三年间,内政修明,人民乐业。

《史记·孝文本纪》:正月,上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

《史记·孝文本纪》:是以海内殷富,兴於礼义。

白寿彝《中国通史》: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57年即皇帝位。

《史记·孝景本纪》:孝景皇帝者,孝文之中子也。母窦太后。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

《史记·外戚世家》: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

白寿彝《中国通史》:景帝即位后,采纳了晁错提出的”削藩“建议,逐步削夺诸侯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收归朝廷直接统辖。

翦伯赞《秦汉史》:楚王戊因在薄太后府内私奸府舍而削东海郡。

翦伯赞《秦汉史》:赵王遂亦因罪而削其常山郡。

翦伯赞《秦汉史》:胶西王卯因卖爵事有奸,因削其六县。

白寿彝《中国通史》:依次将削吴。于是吴王刘濞联合楚、胶西等国谋反……胶西、胶东、菑川、济南、楚、赵亦一齐反叛。

白寿彝《中国通史》:在三个月内汉军便平定了吴楚七国之乱。

《史记·孝景本纪》:吴王濞、楚王戊、赵王遂、胶西王昂、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反,发兵西乡。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

白寿彝《中国通史》:朝廷趁平乱的余威,免除了各王的行政权力。

白寿彝《中国通史》:规定诸侯王不再治民。

(本文源自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如果历史是一群喵》,略有修改补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