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局势严峻,内忧外患已经促使明朝寸步难行,这个时候特别需要一个能够力挽狂澜的皇帝来改变明朝的局势,天启皇帝去世后,让自己弟弟崇祯继承皇位,希望其能够改变明朝命运。

崇祯确实胸怀大志,觉得自己可以力挽狂澜,可惜他还是高估了自己,错过最佳时机,在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前,就曾写信给崇祯请求封王,可以说这是崇祯改变大局的最佳时机,为何他当时没有答应李自成的要求呢?

李自成请求崇祯封王

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和秦朝末年陈胜、吴广的起义军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一定成绩,主要是因为明朝末年的历史背景决定的,当时百姓受到东林党各种苛捐杂税的压迫,已经喘不过气来,所以才会揭竿而起。

刚好李自成顺应民心,带了一个好头,于是农民起义才顺利进行下去,可是李自成与当年的陈胜太像了,他在取得一些成绩之后就开始沾沾自喜,自身的能力局限瞬间一览无余,再加上自己纵容手下贪图享乐,最终才会导致农民军惨败。

结合李自成的所作所为来看,我们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李自成在起义初期,从来没有想过有朝一日居然可以攻入北京城,要知道当年就算瓦剌已经俘虏了朱祁镇,都没有办法攻入北京,现在自己仅仅带领一群没有多少经验的农民起义军,自然也不太可能攻入北京城。

既然自己不太可能攻入北京,所以在攻打北京之前,李自成还是很识相地写信给崇祯,希望崇祯能够给自己封王,这样一来李自成也算是实现了自己的私心,至少从此以后可以安逸地当一个富贵王爷了,与继续攻打北京相比,毫无疑问封王是当时李自成更加想要的结果。

李自成没有想好要是攻入北京之后,自己要如何管理手下庞大的队伍,从后期李自成手足无措的表现来看,我们可以判断李自成是没有做好准备的,可以说农民军能够顺利攻入北京,是李自成万万没有想到的。

结合李自成的所作所为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李自成写信请求崇祯封王一事,还是比较靠谱的,不太可能是李自成的计谋,对于崇祯而言,一旦对李自成封王,好处更是太多,至少有以下三点。

第一点就是可以争取时间慢慢瓦解李自成的农民军,只要崇祯答应对李自成封王,必然会导致农民军内部出现利益冲突,到时候崇祯利用这些冲突对农民军各方首领各个击破,自然就可以顺利瓦解农民军。

第二点就是崇祯可以利用李自成攻打皇太极,一旦对李自成封王之后,李自成就成为明朝的将领了,这个时候为了考验李自成的忠心,崇祯完全可以任命他攻打皇太极,李自成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自然也别无选择,只能攻打皇太极。

一旦李自成和皇太极展开大战,那么对于崇祯而言就实在太好了,就算是李自成没有战胜皇太极,至少也可以挫伤皇太极,同时借助皇太极消灭了李自成这股势力,要是李自成战胜了皇太极,那就更是好事了,崇祯完全可以先赏赐李自成稳定军心,随后再慢慢收拾李自成,以李自成的能力来看,崇祯是可以收拾他的。

第三点就是借助封李自成为王一事,还可以笼络其余农民起义军,那些规模比较小的农民军,看到规模最大的李自成都成为明朝王爷了,自然也会纷纷和崇祯谈条件,只要崇祯暂时稳住这些人,对于明朝的江山社稷而言,绝对是利大于弊的。

奈何崇祯错过了最佳机会,最终没有答应李自成的封王要求,李自成愤怒不已,最终才会直接一鼓作气攻打北京,刚好北京城内的军队以及那些东林党高官,都是贪生怕死之流,放弃抵抗直接让农民军顺利进入北京,李自成捡了一个便宜,也许他到死都没有想通,怎么明军就那么不堪一击呢?

崇祯为何不答应李自成的要求?

从利益的角度来看,崇祯答应李自成的要求,无疑是当时那种历史背景下最好的选择,可是为何崇祯就是不愿意答应呢?实际上这一切并非崇祯另有高招,而是崇祯过于刚愎自用导致的结果,为何这么说呢?且听我继续分析。

崇祯这个人确实想要成为力挽狂澜的皇帝,从他对自己严格的要求就可以看出崇祯的想法,他勤俭节约,就连自己的皇陵都舍不得修建,一心一意想的都是早点结束战争,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这种想法十分不错。

可是崇祯这个人的性格缺陷实在太过于明显了,比如刚愎自用就是崇祯最大的缺点,哪怕最后即将在煤山上吊自杀之际,崇祯还觉得大明朝的灭亡不怪自己,而是怪没有能臣,他说“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一句话就道出了崇祯的心声以及身上的致命缺点。

崇祯对自己过于自信,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他都觉得自己是绝对正确的,比如他对下属猜忌怀疑,但凡有点风吹草动,崇祯就直接将其杀掉,崇祯在位期间,杀掉的名将实在太多,比如刘策、袁崇焕、孙元化、陈新甲等等,这些人本身能力很强,而且对大明朝忠心耿耿,可是崇祯却因为担心他们功高盖主,所以对其猜忌怀疑,最终将其无情杀害。

经过崇祯的一番操作后,明朝确实已经没有可用的大将了,此时明朝的灭亡早已经板上钉钉,以他崇祯那点能力根本就不可能改变什么了,但就算到了这个时候,李自成写信请求封王,崇祯还坚决不答应,他天真地认为李自成无法攻入北京,天真地认为北京城坚不可破。

谁曾想李自成的农民军刚刚踏上北京城门,城内的士兵以及将士就怂了,那些曾经一身正气宁死不屈的东林党,面对李自成的大刀,瞬间被吓得跪倒在地俯首称臣,为了保全性命,还把曾经从百姓手中压迫而来的银两全部交出,经过刘宗敏统计后,发现共计七千多万两白银。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崇祯就算到死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实在是一件悲伤的事情,要是他能够早早意识到自己的性格缺陷,好好改变自己思想,利用大势对付李自成,其实崇祯还是有希望力挽狂澜的。

结语

要是崇祯答应李自成的封王要求,也许北京确实不会那么快就被攻破,这样一来明朝的历史也许将会改写,甚至连清军是否能够入关,都是另外一回事了,毕竟当时清军能够顺利入关,靠的是吴三桂的带领,而吴三桂之所以投靠多尔衮,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刘宗敏霸占了自己的小妾陈圆圆。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崇祯的性格注定明朝到此为止,这是无法改变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