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震江湖的昆仑派,起源于赵匡胤黄袍加身的陈桥兵变?
昆仑派,在武侠小说里,一直都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门派,相传昆仑派属于道教的一个分支,之所以叫昆仑派,是按所在地命名的。
比如华山派在华山上,武当派在武当山,昆仑派就在昆仑山上。有认真的网友还把各个门派所在地方绘制成地图,最有意思的就是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网友仔细计算了路程,说最远的门派一天不歇着,需要两年多才能赶到,怪不得在光明顶上六大门派联手也打不赢!
这个是武侠小说里的昆仑派,不过中华武术界的昆仑派却不认可这种说法。
在中华武术界,昆仑派的发源地不在帕米尔高原的昆仑山,而是在山东省的临清市,所以昆仑派还有个名字叫临清派。
也许有看官就要问了,那为什么会叫昆仑派呢?咋还和赵匡胤黄袍加身,陈桥兵变扯上关系了?看官您这话可就问对了,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故事。
老尼克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
和赵匡胤结拜的义社十兄弟,后来都怎么样了
》,在这篇文章中聊了聊和赵匡胤结拜的“义社十兄弟”的故事,其中说到赵匡胤的结拜哥哥李继勋。
陈桥兵变时,李继勋并没有参加,因为他当时带兵驻守在现今河北邢台。当时,邢台离契丹的边境线很近,赵匡胤很担心他这边一发动政变,契丹趁他立足未稳,马上发动进攻,所以只能派自己信得过的人在边境,一旦契丹打过来,必须得把契丹人打回去。
就这样赵匡胤还不放心,安排慕容延钊先他一天出城,赶到河北边境地带驻扎,也是为了反击契丹的入侵。
李继勋手下有员战将,带领本部兵马,驻守在距离邢台两百四十里地的临清。
陈桥兵变消息传来,作为赵匡胤结义大哥的李继勋,自然是按兵不动,时刻关注着契丹的动向,但手下兵将,有些还是忠于后周的,就比如说咱们前文说到的那员驻扎在临清的战将。
他当然知道赵匡胤和李继勋的关系,没有李继勋的命令,他没办法带领手下兵将回开封讨伐逆贼,再说了,全国那么多节度使级别的地方大员都没动,凭他一己之力,去了也是白给。
但他吧,心里还是忠于柴氏的后周,虽然我无力抗争,但我可以选择不为你这反贼效命。
于是他削发为僧,在附近的龙潭寺(现今河北临西龙潭村)做了和尚。
这位老哥常年的军旅生涯,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本人又精于医术,在龙潭寺治病救人,教授龙潭寺其他和尚和附近百姓习武强身,慢慢他的名气越来越大,大家都尊称他为“昆仑大师”。
至于他原来本名叫什么,已经无从考证,只知道他是“昆仑大师”。
昆仑大师武功中最绝的是他的腿法,因为他的腿法一共十路,所以,大家把他的腿功叫为“十路昆仑腿”。因为他所在的是龙潭寺,也有人称之为“潭腿”。后来他的这腿功越传越远,龙潭寺在临清嘛,江湖上人又称作“临清潭腿”。
说到这里,看官您明白了吧,武侠小说里的“昆仑派”,和武术界里的“昆仑派”,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据说后来明朝时候,有少林寺的和尚来到龙潭寺,和昆仑大师的传人成为了好朋友,少林寺的和尚把少林罗汉拳教给了昆仑大师的传人,作为回报,昆仑大师的传人把潭腿教给了少林寺的和尚。
少林寺的和尚回去后钻研苦练,在十路潭腿基础上加了两路,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十二路少林潭腿”。
后来随着潭腿学习者增多,逐渐在神州大地遍地开花,各个门派都在学习吸收潭腿的功法。
比较著名的有霍元甲的精武门,叫“精武潭腿”
通臂拳是比较著名的拳法,其中的“通臂弹腿”也是源自于昆仑大师的潭腿。
据说在赵匡胤那个时代,为了笼罗武术人才,赵匡胤曾经举办过全国武术大赛。赵匡胤也会武功,他的长拳打得也是虎虎生风,于是“太祖长拳”毫无悬念得了冠军,得第二名的是谁呢?“临清潭腿”。
据说咱们大家都知道的“南拳北腿”一说,就是打这里来的。
据说抗日战争时期,二十九军的大刀队的教官,就是潭腿传人洪连顺。
看过星爷电影《功夫》的,应该记得里面有个角色叫“苦力强”,在面对斧头帮欺凌时,施展绝世潭腿功夫,加上裁缝的洪家铁线拳,油炸鬼的五郎八卦棍,完美诠释了武林中人的侠义勇武,《功夫》的那一个桥段看得老尼克我也是血脉喷张。
扮演“苦力强”的演员,在现实社会中叫释行宇,是少林寺第32代弟子,12岁就皈依少林,在电影《功夫》里,精彩演绎了十二路“少林潭腿”的精妙。
最后呢,奉上十路潭腿的口诀,做为本文的结束。
一路顺步单鞭势,
二路十字起蹦弹,
三路盖马三捶式,
四路斜踢撑抹拦,
五路栽捶分架打,
六路勾劈各单展,
七路掖掌势双看,
八路转环剁子脚,
九路捧锁阴阳掌,
十路飞身箭步弹。
全文完。
写作不易,还望点赞加关注!您的支持是我老尼克继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