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书上记载的几乎都是王侯将相的故事,关于小人物的记载少之又少,但并不说明小人物是可有可无的,相反有时候他们可能会影响历史走向。
今天我们讲一个小人物的故事。
秦朝末年,陈胜登高一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于是应者云集。
反秦队伍迅速扩大,陈胜建立张楚政权,自立为陈王。队伍大了,就得有个奋斗目标。此时,有两个名士张耳、陈余前来投奔。
张耳陈余建议:把原来六国的后裔请出来,立他们为王,这样就可以形成反秦的诸侯联盟,既能壮大力量,也能免于一个人吸收秦国的火力。
小富即安的陈胜拒绝了可以成就帝业的建议,不过采纳了派手下将领去原来的赵国开辟根据地。
将领武臣到了赵地,攻下数十座城池,于是有样学样,自立为赵王,让陈余当了大将军,张耳当了左丞相。
看到原来的小弟也敢称王,跟自己平起平坐,陈胜心里有点不痛快,马上就要带兵过去给武臣点颜色看看。还是手下的相国给劝住了,陈胜装模作样地对武臣赵王的身份进行了肯定,并让他去跟秦国打头阵。
赵王武臣也不傻,根本不去打秦国,而是派手下将领继续向北去开辟新根据地。具体是,让韩广去燕地,让李良去常山,让张黡去上党。
韩广去了燕地后也是攻城略地,并且有样学样地自立为燕王。此时,武臣也体会到当时陈胜被人背叛的心情,但是武臣没有搂住火,而是直接带兵去教训韩广。
也不知道武臣哪根筋抽抽了,不好好呆在军营里,反而一个人出去瞎溜达,结果就被燕王的将领给抓住了。
燕国开出了价码,割赵国一半的土地,把你们的王给换回去。于是,赵国这边开始派出外交使者来谈判。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咱们的小人物终于出场了。
历史上也没有记载他的姓名,姑且以他的职业来称呼吧。
他是随军打仗的一名炊事兵,俗称就是一个厨子。
有一天,大家伙在后厨里八卦,说派出去谈判的十几波使者,都不顶用,反而做了刀下之鬼。
这个厨子可能是偷喝了二两酒,开始说大话:“那是没让我去。如果让我出马,肯定能把咱们的赵王带回来。”
大家伙都笑话他,谁也没有当真。但这个大话却传了出去,张耳陈余等人觉得,死马当活马医吧,万一这个厨子真有点本领呢。
于是,真的让厨子去燕国的军营里谈判。
厨子也是真不怯场!跟燕国的大将说起话来还挺横,上来就是“灵魂三问”。
第一句“你知道我来干嘛吗?”燕将说:“不就是来救你们的赵王嘛”
第二句“你知道陈余张耳是什么人吗?”燕将说:“贤能之人”
第三句“你知道陈余张耳的志向是什么吗?”燕将说:“不就是救赵王吗”
厨子趁着燕将被三句话问得迷迷瞪瞪的时候,开始施展忽悠大法。
张耳陈余这两个都是有才能的人,都有裂地封王的志向。现在之所以没称王,是因为时机还不成熟。如果你们继续扣留赵王武臣,那么张耳陈余两个人就可能继而称王。
你想武臣尚且能让燕王心存忌惮,如果张耳陈余这两个有能力的人称王后,燕国的处境将会更糟糕。留着赵王武臣,只有害处,没有好处,还不如把他当个屁,给放了。
燕将还真信了,答应释放赵王武臣。不仅没要到一点好处,还搭上一辆马车。
于是,厨子变身司机,驾着马车,带上武臣赶紧回到赵军大营之中。
历史充满了迷雾,这个人在历史上如彗星般闪过,再无任何记录。
我很好奇,这个厨子接下来的命运如何?按理说,能把赵王武臣给敌营里就回来,怎么也得给个官做做,再不济,也得给一笔丰厚的奖赏。
又或者,厨子说出了张耳陈余内心的渴望,最后被穿小鞋以至于杀死。
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