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臣归朝:忠臣的归宿
关键词
:李灵曜叛乱、朱泚兵变
前因
李灵曜叛乱
:776年,唐将李灵曜叛乱,李忠臣发兵讨伐,获得朝廷嘉奖封赏。
▲李灵曜剧照
后果
朱泚兵变
:783年,泾原士兵因朝廷待遇不满哗变,拥立朱泚占据长安,李忠臣投靠叛臣朱泚。
▲朱泚兵变
过程始末
一、李忠臣起家
公元779年,淮西节度使李忠臣治军无方,遭部将李希烈驱逐,李忠臣逃长安、归顺朝廷。
李忠臣本来的名字叫董秦,早年在平定安史叛乱中,他曾立下过汗马功劳。安禄山起兵之初,李忠臣就拒不响应,反而杀了安禄山的心腹吕知诲,此后一路过关斩将,打败了不少叛将。
▲安禄山剧照
二、李忠臣为人残暴
后来李忠臣无力抵抗史思明大军,假装投降对方,随后在战场上倒戈,重新归顺了朝廷。皇帝唐肃宗因此对他十分看重,给他赐姓为李,并改名叫忠臣,来表彰他的功绩。
不光如此,唐肃宗还授予李忠臣淮西节度使之职,派他讨伐叛将。李忠臣靠着军功,成了地方军政要员。
▲唐肃宗李亨(711年2月21日-762年5月16日)
李忠臣虽然功勋较多、但他出身草莽,为人残暴。当时天下大乱,李忠臣也想着依靠皇帝的信任,从而让自己顺势成为割据一方的人物,占据淮西后,他的本性很快就暴露了出来。
李忠臣为人残暴贪婪,又好女色,无论走到哪里,都大肆搜刮当地财物、奸淫妇女,搞得百姓不得安生。李忠臣如此残暴,身边的人也好不到哪去,他有个妹夫叫张惠光,为人更差。
张惠光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连自己的部下也不放过,他故意奸淫部将妻女,惹得淮西军将愤怒。
▲李忠臣
三、李忠臣被驱逐
可张惠光与李忠臣臭味相投,李忠臣不仅信任张惠光,还对他委以重用,让他担任节度副使一职,张慧光成了淮西仅次于李忠臣的二号人物,如此一来,张惠光更是肆无忌惮。
李忠臣纵容张惠光胡作非为,大多将士只能忍气吞声,这个时候,将军李希烈站了出来。李希烈是李忠臣的侄子,也是李忠臣麾下大将,为人勇武善战,在军队中的威望很高。
不久之后,李希烈和大将丁暠带兵哗变,斩杀了张惠光。李希烈心知李忠臣才是淮西乱局的罪魁祸首,但李忠臣是国家重臣,又是自己叔叔,李希烈放了李忠臣一马,将他赶出淮西。
被驱逐的李忠臣无处可去,他只好单枪匹马,孤身一人向京城长安逃去。
▲唐代宗李豫(727年1月9日-779年6月10日)
四、李忠臣被杀
此时的唐朝皇帝是唐肃宗之子唐代宗,唐代宗见到李忠臣来长安,虽知他治军无方、用人不善,但念在李忠臣此前平叛有功,且单骑归超朝,表现了自己对朝廷的忠诚,就将他留在京城做官。
但李忠臣在长安的生活并不顺心,他是武官出身,自己识不了几个字,却也看不起读书人,他喜欢舞刀弄枪。可如今他没了兵权,觉得自己的本事没有施展之处,整日郁郁寡欢。
没过多久,李忠臣的“机会”就来了。唐德宗即位后,一心想平定藩镇叛乱,由于前线战事吃紧,索性抽调西北地区的泾原士兵奔赴前线。但朝廷财政紧张,赏赐给泾原士兵的财物太少,士兵对朝廷赏赐不满而哗变。
哗变的士兵拥立了藩镇出身的将领朱泚做皇帝。此时的李忠臣觉得自己终于能再次施展拳脚,趁乱投靠了朱泚,成了唐廷的叛臣。
可惜的是,李忠臣的算盘打错了,仅仅一年之后,朱泚之乱就被平定。犯下谋逆大罪的李忠臣罪无可恕,最终被皇帝处死。
▲唐德宗剧照
结论
:李忠臣归朝,淮西地区被李希烈所掌握,为淮西地区和河北叛镇联合,建中之乱的大规模爆发埋下了隐患。
【参考资料】《新唐书·肃宗本纪第四》《旧唐书·肃宗本纪第十》《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