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5月16日讯(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焦子宇)新闻里常提到的“同呼吸 共命运”生物学原理是什么?杀菌的方法究竟有多少种?得了新冠应怎么用药?在南科大新开的通识课《生命科学概论》里,这些似乎与科学理论没多大关联,却关乎生活日常的知识,正通过一种新的授课模式与学生“见面”。该课程发起者、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明杰认为,学知识只是教育中很小的一部分,启发学生会思考、懂创新、识判断才是大学教育的根本。

给学生打开认识世界的通道


(资料图)

从生物学家到学院管理者,从科研、教学到管理职位,过去近30年,张明杰一直享受着科研和教学带来的快乐。2年半前,张明杰入职南科大生命科学学院成为首任院长,希望在这所全新的学院里,给学生打开一条了解广阔天地的新通道。

谈到教学,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教育不只是让学生学多少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强调,本科教学是年轻人成长的根基。目前很多大学只注重“灌”知识,却忽略了启发学生思维、提升其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学体系单一的局限,也让我们的教育被束缚在传统框架里,缺乏对学生追求人生、发掘兴趣的引导。张明杰认为,真正实现从“0”到“1”的跨越,是需要一群人的努力。他们既要有天马行空的创新思维,又要有脚踏实地的态度和基本功。只有具备这样素质的人才,才能实现真正创新性的发现。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正是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

请精英教授上最基础的课

“这种新奇的授课模式从未见过。”“其他系能否也采用这种开创性的上课模式?”“不局限于课本知识,开拓思维,将所学与各领域有机结合,这才是培养综合性人才的正确路径”……开课一个学期后,学生对《生命科学概论》的教学改革成果进行了评价,这门被称为南科大最难通识课之一的课程得到了95%的好评。“通识课不是让学生学多宽的知识面,而是培养他们的敏锐度、关注度和判断力,为创新思维奠定基础。”张明杰坚定地说。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生命科学的魅力,张明杰请了8位在各自领域深耕多年的资深教授,围绕一些改变人们认知的知识点,全面剖析来龙去脉及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带领学生了解生命知识的积累、更新以及创新、突破的曲折轮回。没有照本宣科式的灌输,而多了轻松分享式的探讨。全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大家踏入了一场学习享受之旅。

“我们开这门课的目的是体现生命科学的美妙之处,唤醒年轻人的兴趣。同时,所接触到的知识能让他们终生受用,面对疑惑时,有判断的能力。其次,种下生命科学的种子。在未来发展之路上,通过这门课接触的东西触发自身领域的‘灵光一现’。”

但求不愧对良心不辜负青年

张明杰一直在思考大学生要怎么教。他认为,“大学对学生最大的影响,不是修了多少门课,考了多少分,而是在校园里与师生的相互交流,甚至是争论。这能让他们学到教科书上没有的东西,而具有这些能力才是人生难得的价值。”

拥有25年在香港教书的经验,张明杰尝试把中西方教育理念好的地方糅合起来。“好课要有过硬的课程质量,即对知识的发掘,对思考问题的培养,对学生兴趣的启发。清楚知识的来源和背后的逻辑远比学知识更重要。”张明杰表示。

“学习知识后要会用,我们培养的年轻人进入社会后,可以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挑战,这才是教育应该做的事。我们得对得起年轻人,不愧对良心。”张明杰告诉记者,多年之后,当南科大毕业的学生回想起来,认为某堂课改变了他们的人生,那么退休在家的他,听到这个消息不知会多开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