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A股中报季,有些板块因业绩大增让投资者获利颇丰,但也有些板块因业绩增幅不及预期让一众投资者“踏空”行情,银行股和保险股显然是后者。

8月27日,中国平安正式对外发布2021年半年报,并宣布了50亿至100亿元的回购股票计划,受此利好影响,保险板块迎来久违的上涨。当日,中国平安涨幅超过3%最终报收52元/股,保险板块当日也上涨1.94%,这对于已经连续7个月下跌的保险股指数,起到了底部支撑的作用;而41家上市银行截止目前已经有15家发布了不错的中报业绩,但银行板块仍然跑输大盘,出现连续两月超过10%的下跌。

“当前银行板块的估值仅为0.67倍的PB,已经处于近十年来的历史地位,此前银行股受到了险资减持以及北向资金流出的影响,连续两月指数承压,预计在下半年净息差收窄压力有望得到环节、资产质量向好等因素影响下,会推动银行业基本面持续修复;而保险板块,大头的寿险市场改革成效还未明显显现,营销员队伍的大幅减少以及国内民众受疫情影响减少不必要的消费支出之下,全行业寿险保费增长已经降至个位数,人口红利的式微叠加当前新生儿出生率的降低也会对于新单保费的需求降低,目前来看,保险股走出低迷还需要时间观察。”上海一家大型券商金融业分析师孙婷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

而在市场人士看来,尽管上证综指一直在3500点附近横盘震荡,但是银行保险两大板块已经超跌,但是否已经到了“抄底”的时机,在结构性行情之下投资者还需要谨慎对待。

两大板块跑输大盘

一般而言,A股市场上银行与保险股的表现,基本呈现正相关的态势,在今年上半年,保险资金对银行股的青睐,却正出现分化。

《华夏时报》记者梳理发现,伴随多家上市银行中期业绩报告发布的还有险资的“减持”公告,以杭州银行为例,其最新披露的公告显示,股东之一的中国人寿自5月21日进入减持期后,时间已经过半;另一保险股东中国太保,则于7月底完成年内首次减持计划,并在8月初开启新一轮减持计划。8月初的公告显示,中国太保将于8月6日再次进入减持期,减持计划将至2022年2月5日结束,本次计划减持杭州银行不超5930万股。对于减持原因,中国太保称是自身战略安排和资产配置的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包括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均遭到险资不同程度的净减持,5只个股共计遭净减持19.39亿股。其中,邮储银行遭险资减持数最多,中国人寿在年内对该个股减持7.98亿股,民生银行在5月6日的一份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中称,华夏人寿将在未来 12个月内在合法合规且不违背相关规则和承诺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时机减持该行不超总股本4.91%的股份。

或许是受险资减持的影响,根据Wind咨询数据显示,上半年整个银行板块内的个股表现平平。41只银行个股中,只有包括江苏银行、邮储银行等在内的9只个股股价区间内上涨,其中杭州银行自3月3日触及高点18.45元以来,呈下行态势,于8月6日触及低点11.61元后小幅反弹,截至8月23日收于13.34元,年内跌幅为8.51%;重庆银行跌幅最大,年初至今跌幅近四成,为39.64%。

“险资动作或与上半年银行板块整体表现低迷有一定关联,获利了结可能是原因之一,从险资角度考量,或与今年以来保险业业绩增速存挑战有关,机构或许试图通过减持来释放部分利润,从而提高整体收益水平。”对此,上海一家专注于二级市场的私募机构合伙人朱楠在8月26日(化名)对本报记者表示。

险资减持银行股并非个案,是否意味着险资看空银行股?光大银行分析师周茂华则指出,险资对银行未来发展前景并未看淡,随着经济的稳步复苏,银行的资产和盈利前景偏向乐观,在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低估值、高股息的银行板块对于稳健价值型投资者仍极具吸引力。

银行股表现不尽人意,而A股囊括六家上市保险公司的行业板块则更让投资者心情复杂。根据东方财富行情软件月线指标显示,保险股指数已经出现连续六连阴,指数也从最高点1845.42点跌至目前的980点附近,跌幅接近50%,各家上市险企股价也在半年内近乎“腰斩”。

伴随着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新华保险等一众上市险企半年报的发布,保险股下跌的答案也在各家险企高管的中报业绩发布会上浮出水面,其中寿险业变革的影响或成为主因。

就在8月26日中国人寿的2021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总裁苏恒轩指出,寿险行业正处在阵痛期。今年上半年,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虽然中国经济在疫情之后是实现正增长的最大经济体,但是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均衡。

“在疫情影响下,居民对长期大额支出,以及非必要必需品方面的开支更加谨慎,也就是花钱更谨慎了。因此,寿险行业都面临不小压力。”苏恒轩在中报会上坦言。

而在8月27日中国平安的半年报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平安集团联席CEO陈心颖也在受访时表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寿险行业代理人规模下降了24%,平安寿险改革进程大约需要三年时间,目前时间刚刚过半,因此寿险市场的改革仍要“迎难而上”。

两大市场静待业绩反转信号

银行、保险两大板块作为A股权重,其股价表现直接对于大盘指数产生影响,而大金融板块股价的反转回升则依赖于业绩的向好。

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股已经处于估值底部,下跌空间已然有限,对于未来国内银行业的发展方向,在今年多家上市银行半年报业绩发布会高管的语录中,已经有所表示,即银行业未来将发力大零售以及财富管理业务的双轮路线。而保险业则要在寿险业完成全面改革之后,才能看到明显的成效。

事实上,无论是中国平安还是中国人寿两大保险巨头,对待寿险主营的态度非常重视,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副总裁詹忠在8月26日表示,整个市场的队伍出现下滑态势,中国人寿也在不断地认知、不断地判断,未来从整个行业发展的角度,代理人队伍的规模预计不会再出现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会更注重质态,注重整个队伍的结构,特别是会朝着专业化、职业化、数字化的方向迈进。

“我们将改变寿险营销对于大进大出的状况,着重于‘三高’队伍的建设,即高质量、高产能、高收入,用三年时间继续淘汰低素质的代理人,对于符合条件的代理人帅选也更加严格,同时也改变原先只用一两个星期培训的方式,通过三个月的培训期+三个月的保底薪酬等条件,打造一支高标准队伍。”在中国平安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陈心颖指出。

上海一家外资独资寿险公司资深营销总监谢明(化名)则在8月27日受访时表示,寿险市场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各家公司原来依赖不断扩充代理人队伍提升规模保费的模式,在经济常态化以及疫情冲击之下受到的阻力也日益明显。

“疫情冲击只是一方面,寿险市场也在谈供给侧改革,当国内的人口结构出现剧烈变化的时候,原先60、70年代的保险购买人群以及代理人队伍逐渐会被市场淘汰,而80、90甚至00后的保险需求保险公司应该如何去深度挖掘,去了解这三个年龄段的消费者的行为习惯、投资理念、保险理念都要保险市场主体去给他们做精准的画像。也只有当着三个年龄段的人群保险需求被激发出来,国内的保险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才会真正显现,保险业也才会迎来下一个黄金时代。”谢明受访时表示。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