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央行近期下发文件,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

目前,央行方面尚未回应这一通知的具体情况,但多位银行人士表示已收到消息,尚未开始进行实质性的业务调整。

信用卡市场资深研究人士董峥对记者表示,现在流行的互联网信用消费产品的透支利息也为0.05%/日,信用卡可以灵活定价后,有利于信用卡业务在信用消费领域,与其它互联网信用消费产品的对手展开正面交锋中占得有利位置。

考验银行信用卡风控

在信用卡业务的实际开展中,信用卡透支通常是指持卡人直接从信用卡账户中预借现金,是信用卡的基本功能之一,该功能为持卡人提供小额现金借款,无需预先存款,持卡人即可通过取现或透支转账的方式获取资金。预借现金按照办理渠道可分为取现和透支转账。取现可通过ATM机或提供现金服务的机构提取所需现金。透支转账可通过银行网银等渠道,将款项转至持卡人本人名下的本行或其它银行借记卡。预借现金不享受免息还款,从预借现金办理当天起至清偿日止,按月计收复利。

取现透支利率曾经在很长时间内按照日息万分之五执行。随着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央行在2016年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透支利率上限为现行透支利率标准日利率万分之五,透支利率下限在日利率万分之五的基础上下浮30%,这一政策从2017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执行。

2016年公布这一部分市场化利率定价政策时,央行方面曾表示,对信用卡利率设置上限和下限,待时机成熟再全面实施市场定价。

在日前发布的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信息中,央行将“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带动存款利率市场化。”列入2021年的重要工作内容。

一位银行信用卡人士表示,信用卡取现业务本质上也属于信贷业务,放开利率下限是贷款利率市场化定价的体现。

央行在2016年时表示,对信用卡透支利率设置上下限的考虑主要基于三点:一是实施分步走、渐进式改革,有利于发卡机构在过渡期内进一步积累定价数据和经验,引导其完善信用卡利率定价机制;二是目前各发卡机构信用卡风控能力和定价能力参差不齐,进行利率上限和下限指导,有利于避免个别发卡机构盲目降价打价格战,导致不公平竞争和高风险客户过度举债,从而增加信用风险,引发市场局部混乱;三是在目前信息披露机制有待加强的情况下,设置透支利率上限有利于防止个别发卡机构不合理收取过高利息,保障持卡人合法权益。

上述银行信用卡人士表示,经过近几年的充分竞争,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更加完善,积累用户数据和风控经验也较为充分,基本具备市场化定价的能力。

“但可能不同的银行会在信用卡业务的策略方面出现更大的分化,对以零售见长的银行来说,放开利率上限,有利于下探次级用户人群,放开利率下限,有利于为更优质的客户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产品,对银行的风控能力要求更高了。”该人士表示。

董峥表示,放开信用卡透支利率,是否意味着信用卡透支利率将出现恶性杀跌的现象,这点不必过多担心。由于银行的资金都是有成本使用,发卡银行即便按照市场化透支利率来定价,也要顾及资金成本,制订合理的透支利率标准,相信最终会逐渐形成行业公认的定价范围标准,因此放开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也不会出现透支利率出现“断崖式”的超低定价标准。

据知情人士透露,央行推进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的相关文件已下发至银行,除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外,在金融消费者保护方面也有更多细化的要求,如要求发卡机构应通过本机构官方网站等渠道充分披露信用卡透支利率并及时更新,应在信用卡协议中以显著方式提示信用卡透支利率和计结息方式,确保持卡人充分知悉并确认接受。披露信用卡透支利率时应以明显方式展示年化利率,不得仅展示日利率、日还款额等。

消费信贷洗牌

信用卡取现的利率上下限放开,或将对现金贷业务形成冲击。

目前,信用卡产品主要有“卡付”和“卡贷”两大功能模式,卡付是信用支付工具,用户在额度内刷卡使用,按期全额还款,不会产生利息。互联网公司的“花呗”、“白条”主要对标的也是信用支付工具。

卡贷则是以取现功能为主,不少银行的大额取现信用卡,针对优质客户发卡,取现额度可高达数十万,可以按日计息,随借随还,此次央行放开透支利率管制后,或将成为“借呗”、京东金条等现金贷产品的强有力竞争者。

目前,对信用状况良好的用户,较大互联网平台的现金贷日利率一般在万分之二至万分之四左右,总体平均利率水平低于信用卡取现日利率,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而一旦银行下调信用卡取现利率,这一优势将不复存在。实际上,2020年已有银行推出过年化利率低至4%左右甚至3%左右的消费贷产品。

另外,对重视信用记录的优质客户来说,信用卡取现与现金贷产品还有一个优势在于,信用卡仅在发卡审批时被发卡行查一次征信,此后的取现不会再单独上征信。

有互联网现金贷人士表示,信用卡取现利率下限放开后,银行将有能力凭借更低的资金成本优势,将取现利率压到更低,抢走更多现金贷的优质客户。但另一方面,2020年银行信用卡承受的不良压力较大,即使政策放开,银行风控文化下,短期内或不会大规模下探次级市场争抢客户。

在消费金融领域,银行与互联网平台、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的竞合关系极其复杂。目前,信用卡借贷规模约7万亿左右,仍占有消费信贷领域的最大市场份额。此外,从2020年上市银行半年报来看,多家银行消费信贷增速正在赶超信用卡透支增速。互联网机构消费信贷余额,市场普遍估计存量约在3万亿左右。

传统银行凭借广泛的线下网点,吸储带来的资金优势,有望在信用卡、消费贷领域打造更强的价格护城河,而互联网信贷平台在优质用户获客经营上难与传统银行抗衡,随着监管层对互联网资本扩张、个人数据保护、信贷产品营销方面不断强化,未来互联网信贷平台在经营合规将面临更大压力。2021年消费金融的新一轮洗牌或已拉开序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