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供图。
文|《比较》研究部主管陈永伟
(资料图)
当地时间5月15日,芝加哥大学官方对外确认该校经济学教授、著名宏观经济学家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已于当天的早些时候去世,享年85岁。
在当代宏观经济学界,卢卡斯绝对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甚至有人认为,其对宏观经济理论的贡献足以与凯恩斯和弗里德曼比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他率先举起了“理性预期”的大旗,对当时流行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展开了激烈的批判。他的理论观点成为了后来“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NewClassicalMacroeconomics)的核心,他本人也成为了这一学派的领军人物。1995年,他凭借以上这些贡献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对于大多数学者而言,如果提出了像“理性预期”这样重要的理论,那他就完全可以安心地躺在功劳簿上度过余生了,但卢卡斯却没有这么做。在用理性预期彻底重塑了经济周期理论之后,他立刻将自己的关注重点转向了经济增长领域,并成为了内生增长理论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曾经有学者评论说,诺奖评审委员会应该还欠卢卡斯一个诺奖,因为他对于内生增长的开创性贡献绝不亚于后来获得诺奖的保罗·罗默。值得一提的是,卢卡斯也是罗默在芝加哥大学求学时的导师之一,据说其理论思想的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卢卡斯的影响。
理性预期革命
“卢卡斯批判”,对凯恩斯主义最有力的理论回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欧美宏观经济学领域的主流思想。凯恩斯主义者们相信,借助于政府的积极干预,人们不仅可以免于经济周期的困扰,还可以实现持续的高速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这个观点不仅征服了学界,也征服了政府。在政府的支持之下,大批经济学家们开始构建大规模的经济计量模型,并利用它们为工具来制定各种经济政策。这种干预措施曾一度表现得非常成功,但从七十年代开始,凯恩斯主义的魔法却似乎突然消失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再能像过去那样带来持续增长,反而让经济陷入了“滞涨”的困局。
那么,为什么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会失效呢?卢卡斯对此给出的回答是,它忽略了“预期”这个因素的影响。如前所述,在此之前,经济政策是基于计量模型设计的,而计量模型则是根据过去的数据来构建的,也就是说模型刻画的是过去人们的行为方式。但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人们的行为模式是会根据他们的预期来不断修正其行为。而预期的形成本身则是一个理性选择的过程,人们会根据他所能搜集到的信息来构建自己的预期。这时,如果再按照他们过去的行为模式来制定政策就无异于是刻舟求剑,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1972年的开创性论文《预期和货币中性》中,卢卡斯对上述观点进行了阐述。在这篇论文中,他考虑了一个货币扩张问题。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观点,货币的扩张是可以拉动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的,这是因为货币的增加会提升社会上的工资水平,于是劳动者们就会选择提供更多的劳动力供给。这样一来,就业和产出就会随之增加。而卢卡斯则指出,人们并不会对工资的名义量做出反应,他们更在乎的是工资的实际量。也就是说,除非企业开出了比过去更高的实际工资,否则人们并不会去加更多的班。但是,在货币扩张的背景下,人们可以看到的只是价格和工资的水平都同时上升了。此时,具有理性预期的劳动者就会根据各种数据去分辨工资的上升中有哪些是来自于货币增发带来的名义效应,有哪些才是真正的工资上涨。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被预期到的政策所产生的名义效应就不会促进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只有那些“意外”的政策才会产生真正效果。
在随后的一系列论文中,卢卡斯继续对上述观点进行了深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1976年的论文《计量政策评估:一个批评》中,卢卡斯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在理性预期下,任何政策变动都会导致计量经济模型的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而基于计量模型的经济政策是无效的。在文献中,这个批评被称为是“卢卡斯批判”,它被认为是对凯恩斯主义最有力的理论回击。
内生增长理论
从人力资本的视角打开了技术增长的“黑箱”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西方的经济再次从低迷中复苏。与此同时,宏观经济学讨论的重心也从经济周期问题重新转向了经济增长。
在内生增长理论兴起之前,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理论是“索洛模型”,这个模型用十分简洁的数学公式刻画了经济体是如何通过资本积累来实现持续增长的,从而为后续的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不过,这个模型依然存在着一个重要的缺陷:根据这个模型,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是技术的进步。但是,在模型当中,技术本身却是一个无法被解释的“黑箱”。后来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主线,就是要打开这个黑箱,将技术进步的过程内生化,因而这一支理论就被称为内生增长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有很多不同的模型,其中,卢卡斯的模型是所谓的人力资本模型。在1988年的论文《论经济增长的机制》当中,卢卡斯介绍了这一模型。在模型中,整个经济分为两个部门:一个是物质资本的生产部门,它用资本、劳动力和积累的人力资本(如知识水平、技能水平)来进行生产;另一个则是人力资本的生产部门,在现实中,它们可以被理解为学校和培训机构。一般来说,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具有更高人力资本水平的劳动力会具有更高的生产率,因此如果一个经济要想实现更快的增长,就不能只关注产品生产,而应该在产品生产和人力资本的生产之间进行权衡,在两个部门之间合理配置资源。通过这样的配置,经济中的技术或生产率就可以得到提升,经济的增长速度才可以得到持久的跃升。通过上述分析,卢卡斯就从人力资本的视角打开了技术增长的“黑箱”,从而对经济增长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编辑 陈莉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