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行发布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元,同比多增4.5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

4月20日,普华永道发布《2022年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报告显示,拉长时间来看,2022年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居民定期存款占比持续上升,增加银行成本压力。

存款余额同比增加12.55%,超额存款转化如何影响消费和投资?


(资料图)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此次报告分析了40家上市银行的最新年报,包括6家大型商业银行、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26家城市商业银行及农村商业银行。这40家上市银行相当于中国商业银行总资产的75.30%和净利润的83.59%。

报告显示,2022年上市银行客户存款余额163万亿元,同比增加12.55%,增速高于2021年的7.41%。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定期存款占比持续上升,增加银行成本压力。

在此背景下,银行的负债规模稳步增长,存款定期化趋势延续。上市银行负债总额为216.16万亿元,较2021年末增加23.88亿元,增幅为12.42%。负债结构方面,客户存款占比仍然最大,是上市银行主要的资金来源。大型商业银行由于低成本资金的竞争优势,其存款占比显著高于其他同业,占比持续超过80%。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超额存款能否被释放出来?又会对拉动消费和投资起到怎样的作用?

“超额储蓄转化为消费和投资需要有几点前提:首先,需要稳重点,要支持服务业和小微企业,让消费者有收入来源;其次,提升消费意愿,包括发行消费券、新能源汽车补贴、下调银行存款利率,降低居民储蓄意愿等都是为了刺激消费;第三,地方政府引导、互联网平台流量变现、文创产品推广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和消费,最近热搜话题淄博烧烤也说明了这一点;另外,淄博2.5亿助力烧烤行业的成功融资,说明金融支持的深度融合对提升整个消费、投资也是非常重要的。”普华永道中国内地金融业合伙人谢莹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2年上市银行经营压力加大,资本情况保持平稳

报告显示,2022年,上市银行总资产增速回升。其中,40家上市银行实现营收5.46万亿元,微增0.62%。而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长6.96%,受利息收入增速放缓影响,较2021年的增速明显回落。拨备前利润同比下降1.57%,信用减值损失计提总额同比下降11.15%。

“2022年,LPR下行带来贷款重定价压力,上市银行响应国家号召支持实体经济,降低融资成本,生息资产收益率持续下降,受存款竞争影响,存款成本保持刚性,叠加客户风险偏好下降,定期存款上升,付息负债成本率上升。受到贷款收益率下降和存款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上市银行的净利差、净息差进一步收窄。”普华永道中国北方区金融业主管合伙人朱宇表示。

报告指出,贷款不良率持续下降,且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将逐渐消退,同时理财回表的减值计提压力在2021年底之前基本释放,因此银行减值计提压力有所减轻,信用减值损失同比下降。

具体来看,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8.84%至1.81万亿元,不良率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至1.33%,逾期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2.59%至1.88万亿元,逾期率较上年末微增至1.38%;关注类贷款率微增至1.81%,阶段二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20.09%至5793亿元,占比显著上升,较上年末增加0.18个百分点至2.54%。

此外,大型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一级核心资本充足率仍保持自2020年以来的上升态势,截至2022年12月末,分别达到12.25%和9.75%;城农商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在2022年末下降至9.80%。

“资产质量整体保持可控,仍需关注后续信用风险暴露状况。”报告指出。

谈及2023年银行业的发展时,普华永道中国内地金融业合伙人闫琳认为,欧美国家近期发生的银行业危机还在演化,并有可能对其他金融行业和新兴市场产生外溢效应。2023年是二十大召开后的开局之年,站在新起点,银行业未来将聚焦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继续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几何?报告认为,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与收入结构面临重构;拓展盈利能力,在净息差持续收窄的情况下,银行将积极寻求扩大业务增量,促进非息收入;加强风险管理,随着监管趋严,银行将更加关注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水平变化;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和职责调整对强化银行业监管,统筹协调跨机构、跨市场监管能力起到推动作用,未来银行需加强与监管部门沟通,规范经营行为,积极回应监管要求。继续深入探索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推进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科学制定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