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秋天,18岁的马龙告别家乡踏上火车,从四川巴中来到浙江杭州,28小时的漫长车程,开启了一位青年的人生新征程。转眼14年,马龙从一名普通的一线装配工人,成长为“春风动力”整装制造部的车间主任。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多年来,他刻苦钻研,不断提升业务技能。2010年,入职刚满2年的马龙便在公司举办的“技能大比武”中获得一等奖,成为了工序中的佼佼者。成为车间主任后,他积极调动员工内生动力,一年下来,将车间的下线合格率提升了近20%。凭借个人的刻苦钻研和努力,马龙屡创佳绩,曾获“杭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称号,今年又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马龙说,“劳模”是荣耀,更是责任,他会沉下心来继续钻研,以实干笃定前行。 记者高悦通讯员罗雨情
钻研实干练就扎实功底
“当时对摩托车的构造一点都不懂,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刚进入“春风动力”时,马龙被分配到车间总装线,学习摩托车组装。尽管在学校学过机械制造,但真正走上岗位时,他感受到了理论与实操之间的落差。
一辆摩托车有600多个零部件,组装完成整车要经历130多道工序……然而,面对这项工序繁琐且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马龙暗地里下决心,一定要把技术学到手,“我要求自己不仅要认识每一个零件,还要了解它的功能、安装的位置、工作原理和控制关系的逻辑。”尽管在车间里,马龙的年纪最小,但18岁的他有着超出年龄的沉着与定力。工作时,马龙跟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虚心讨教,下班后,他依然待在车间里,向其他工序的工人学习,回到寝室他还继续翻书琢磨。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马龙的勤奋,使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也让他收获了公司的认可。先后在装配员、调试员、返修员、质检员等岗位上摸爬滚打十余年后,2020年,马龙担起了整车制造部车间主任的重任,“90后”的他也成为公司最年轻的中层管理干部。
勇于担当啃下质量“硬骨头”
“春风动力”的企业定位是“成为国际一流的动力运动品牌”。成就“一流”,产品质量是核心。“公司对出产车辆的质量要求是‘零故障’,这对生产中的每个环节都提出了极致的要求。”当时,整车制造部员工人数已由最初的200多人增加到600多人,如何在管理好一个大团队的同时啃下“零故障”这块硬骨头?马龙肩负着巨大的责任与挑战。
“我们的团队大,生产工序繁多,这是难度所在,也是优势所在。”从“人多力量大”的思路中汲取灵感,马龙想到,与其让员工被动接受检验,不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自检”中来,于是,他为部门制定了“纠错奖励”机制,“每位员工在做好自己工序的同时,也鼓励他们去审视上一个工序是否存在问题,这样能确保产品到质检部门之前,我们自身已做过层层把关。”不仅如此,马龙还鼓励车间员工做到“一岗二人会”,让有技能追求的员工有机会学习掌握更多的岗位技能,而这样的机制,也更好地“反哺”了质量关。秉承着“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的理念,马龙带领部门在产量和质量上取得双优成绩,他也因此多次获得公司奖项。
学无止境坚信勤则可达
在车间做工人时,他乐于琢磨、勇于实践;在管理团队时,他善于思考、锐意创新。从基层到管理,马龙始终保持着奋斗的姿态,他说,学习就是不断向前进步的动力和源泉。多年来,他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类培训,2013年,“春风动力”在职工中开展学历助推计划,马龙在第一时间报了名,通过系统地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本领,他已拿到大连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大专学位,现在正就读本科。一边工作一边学习,马龙坦言这一路并不容易,“很多不懂的东西只有一点点去攻克,有时半夜还在苦读,但这个过程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岗位有了系统思考和全新的认知。”
正是由于切身体会到学习给自己带来的成长,马龙积极为部门员工创造机会。除了带领多技能员工与新职工结成帮扶对子,使他们在较短时间内提升操作技能之外,他还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公司的各类技能培训和比赛。近年来,从他的团队里走出了5名工程师、5名主管、13名班长和30多名组长。“公司发展得很快,行业变化日新月异,作为一名产业工人,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马龙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