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位叫徐文举的瓷友在古林公园小山上捡到一块残碗心,上有“古林律院”的铭款。后经专家鉴定此残碗心为清雍正年间的物品。瓷友徐文举将这块瓷片赠给了南京艺术学院文物鉴定专业陶瓷标本馆收藏。今天的古林公园是建在古林寺旧址上的,公园也因此得名。“古林律院”这块小小的残瓷标本,让我们想起 “古林律院” 壮丽恢宏的过去……


(相关资料图)

高僧古心使古林寺扬名佛界

据史载,古林寺最早称观音庵,为南朝萧梁高僧宝志创建,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了。南宋淳熙(1174-1189)年间,观音庵改称古林庵。明万历十二年(1584),高僧古心法师改庵为寺,拓基增建,遂成一巨刹。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该寺被御赐名“古林律院”。

古心(1541-1615)俗姓杨,应天府溧水县(今南京市溧水区)人,早年丧父,笃信佛教。明嘉靖二十一年(1552)母亲辞世。他感到世缘无常,更加厌恶世俗,于是赴栖霞寺,从素庵真节法师剃度出家,法号如馨。他专心修习佛法,事师三载,一念无违。当时佛门中讲经者多,弘扬律学者少。僧众不依戒律,尤其是永乐迁都后,南京(今江苏安徽上海区域)佛教又趋衰退。有鉴于此,古心发愿中兴佛法戒律:“佛法住世,功在毗尼,盍专律学,以报佛恩。”法师说:“若得清净,十僧为可得戒,如不满数及不清净,难以授受。”于是古心四处拜谒大师,诚心敬意,请求他们指点,以求学有所得,最终得以受戒。

古心在研读《华严经》时,看到经卷中记载了五台山清凉寺为文殊师利大士示迹应化之地,于是决定步行前往五台山,发誓一定要见到文殊师利菩萨,从受大戒。历经三年,古心终于拜至五台山。他日夜诚恳地祈祷能达成所愿。一日梦见一老婆婆对他说:“大德比丘,我就是文殊。”古心醒来只见文殊留下袈裟,古心流泪礼拜,来到了妙德庵。“复感玉顶放光”在宝光中看见文殊菩萨用手抚摸自己的头顶,心底顿开,一下子领悟了心地法门,大小乘律,仿佛从胸中流出。从此,专心研习律学,深究《四分律》,悟通大小乘律。明万历十二年(1584),古心从五台山返回金陵。应诸护法绅衿,名蓝尊宿之请,在金陵吉祥里古林庵设坛说法,明戒兴律,盛况空前。他还先后到金陵30多座古刹名寺坛演说戒律,声名远扬,受戒弟子逾万人。当时朝野臣民,没有不知道戒律的。自元末明清以来,律学得到恢复。

古林庵特邀古心住庵讲学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明神宗朱翊钧驾幸五台山,特传圣旨召古心前来圣光光明寺开皇坛说戒,并让司礼内臣张然代替自己受菩萨戒。开坛之日,蓝天之上出现五彩祥云,宛若一柄华盖悬浮空中,直到红日中天,方始散去。明神宗龙心大悦,亲题戒坛为“万寿戒坛”,并赐古心号“慧云律师”,赏赐“金顶毗卢帽,千佛珠衣,钵盂、锡杖”等很多礼品。古心自北方回来,古林庵住持觉明请他住在该庵,自古心驻锡后,四方前来求教的僧人络绎不绝。该庵经过古心律师扩建后,“焕然崛起,百堵一新”,成为金陵一座律宗大刹。明神宗还为古林寺御书“振古香林禅寺”,又赐“万寿戒坛”匾额,至此古林寺高僧云集,律宗佛学得以重兴的基地,同时也带动了金陵的城建、版刻业和文学、书法、戏曲的发展。古林寺的戒坛每当春秋两季举行受戒大典时,佛陀的头顶都会出现佛光。由于古心倾心弘法,古林寺声誉大振。中国佛教禅宗得到恢复和发展。古林寺因为中兴律宗被称为第一祖庵,寺内戒坛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戒坛”。

古心西去 佛界哀婉 声名远扬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十一月十四,古心嘱咐后事完毕,泊然示寂,世寿七十五。他在不惑之年方始投身佛门,僧龄三十四年。他的尸身被门人弟子埋葬在金陵天隆寺玉怀山。神宗皇帝听说古心西归,颇为哀婉,思慕他的清辉,就命北京愍忠寺的和尚按照记忆将如馨和尚的相貌画成图幅供于皇宫大内,日夜朝参并御笔题词:“瞻其貌,知其人;入三昧,绝六尘;昔波离,今古心。”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皇帝曾巡游来到古林庵,赐庵名“古林律院”。乾隆二十四年(1759)又赐庵名“古林律寺”。一时间古林寺名声远扬,与当时的香林寺、毗卢寺并称为金陵三大名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古林寺山后的弹药库被雷击中,寺庙被毁。第十七代法席辅仁老和尚四处募化,修复寺宇,再行传戒祖道,克振宗风,古林寺又大盛于世。

据记载,民国时期,古林寺的建筑保存仍然较为完好。从《金陵梵刹旧影》收录的古林寺老照片中还可以看出当年殿宇匾额上有“天下第一戒坛”六个大字,气势宏伟。后寺院遭侵华日军炮火袭击,损毁严重,如今再也没有遗迹可寻。古林寺古时范围很大,今古林公园仅是原古林寺的后院和田产,可想当年的古林寺是多么宽广、宏伟、壮观,而今已消失在历史的烟海中。辛明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