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亚洲特快》,最近中国航天彩虹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宣布该公司的新型巡飞弹研制已经进入攻关阶段。据称这种巡飞弹将会具备1000公里以上的最大射程,并且能够执行通信中继、雷达干扰及压制,打击时间敏感目标和毁伤效果评估等任务。
与俄乌战场上双方普遍使用的巡飞弹相比,这种巡飞弹更加面向未来,我们就以此为切口聊一下巡飞弹将会如何改变未来战争。
首先通过彩虹公司发布的相关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彩虹巡飞弹的特点是基于该公司成熟的AR系列,也就是“射手”系列无人机空地导弹开发,包括25公斤、50公斤、85公斤和150公斤四种级别的弹药,使用涡轮喷气式发动机为动力,其中最大最重的150公斤级巡飞弹将具备1000公里的最大射程,或者在较近空域留空盘旋数小时。
那么使用涡轮喷气发动机和高性能导弹为基础的弹体,意味着这种巡飞弹的飞行速度理论上将可以接近或者达到高亚音速,远超过俄乌战场上双方大量发射的螺旋桨动力巡飞弹。
而彩虹巡飞弹的基本结构又是沿用他们的射手系列空地导弹,这意味着它的飞行性能也远高于那些使用民用零部件拼凑的俄制巡飞弹。
因此总体而言彩虹巡飞弹的飞行性能远高于现在战场上的“天竺葵”或者“柳叶刀”,而同时,因为这一系列巡飞弹的主体结构沿用导弹设计,也就意味着成本较低。
我们知道俄罗斯现在生产“天竺葵”或者“柳叶刀”巡飞弹实际上是通过国际市场采购大量零配件,不论是电子元器件还是机械部件,都由非军事企业进行生产。
不久前俄罗斯电视台播放了一段视频展示卡拉什尼科夫公司旗下的无人机企业在莫斯科一个西方撤资后被废弃的超市改造的工厂内进行无人机生产。
节目中,俄方的技术负责人还专门介绍他们的这个工厂没有采用流水线组装,言下之意是这样更加灵活,能够根据战场需要生产出多种类型的巡飞弹。
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先进的现代工业基于智能化技术完全是可以做到柔性流水线,脉动生产线、零库存生产这些先进概念的,只不过流水线本身也是一套非常复杂的工业体系。对于今天的俄罗斯来说,其无人机的几乎全部零配件都是从国际市场采购的,组装本身采用手工生产,似乎也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相比之下,彩虹的巡飞弹是基于已经进行流水线大批量生产的成熟空地导弹基础上进行开发,也就意味着原来的导弹生产线完全可以转产这种巡飞弹。
一旦实现了流水线生产,就意味着彩虹巡飞弹尽管各方面性能远高于“柳叶刀”,结构上也远远更加复杂,设计上远远更加精巧,但只要大规模采购,那么其生产成本不会大幅度高于“柳叶刀”。
当然我们也知道彩虹公司的地位还是比较特别的,虽然他们是我国航天科技集团下辖的企业,但其产品大部分外销,只是近年来随着这些外贸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名声大噪,才开始逐步“出口转内销”。这其中,“射手”系列导弹虽然已经在国际上名声大噪,其可以不必无人机降低高度,直接从高空发射攻击地面目标,战斗部在重量较轻的情况下对特定目标具备更大的威力等特点使得它深受相关国家用户的喜爱,随着这些国家在战场上大量使用,这一系列导弹也可说是产销两旺。
而彩虹公司的一家重要客户此前也曾提出要求彩虹公司为他们开发“无人重型轰炸机”,要求就是携带数量巨大的弹药去攻击其对手的战略目标。
但与其用无人轰炸机去投射大量的短程弹药,从费效比的角度而言,其实不如用现有的侦察无人机和远程巡飞弹配合,进行攻击。
这种模式其实在俄乌战场上已经有了充分的表现,应该说,客户的想法更多的是在用有人飞机的思路去考虑无人机作战,这样其实并非最优方案。
目前世界上已经出名的很多巡飞弹,其实从根本上来说,都是在试图用商用零部件拼凑出一个可用的弹药去执行军事任务,不论是以色列的“哈比”,美国的“弹簧刀”,还是伊朗的各种巡飞弹,俄罗斯、乌克兰的各种巡飞弹,本质上说都还没有真正按照“弹药”的标准去设计制造,它们更多的依然是一种商用无人机,只不过用途比较特殊。
而用“射手”导弹改造的彩虹巡飞弹,在这一点上和这些巡飞弹是有本质区别的。
当然了其实类似概念的巡飞弹,现在国内各家企业开发的也不少,国际上也已经出现了一些型号,其共同点在于用现有成熟的军工弹药生产能力,来压缩成本,提高性能,真正让巡飞弹成为未来战场上一种实用的无处不在的武器。
巡飞弹本身其实是一种具备很大任务潜力的武器系统,它能够执行的任务远不是目前在俄乌战场上表现出来的这样。在现代廉价电子和微机电技术的支持下,它本质上是提供了一种大大延伸扩展探测和打击的深度、广度、密度的手段。
在过去,空中侦察主要是为战役行动提供情报支持,解决师长、军长,集团军司令关于“敌人的主力在哪里”这类的问题。但在无人机,尤其是现代的廉价小型无人机出现后,班排级的战术行动,甚至单兵的行动,同样可以得到空中侦察的支持,越来越多的无人机被用来解决坦克车长,步兵班长面临的“那个土坡后是什么”的问题。
一个军队里有多少旅长师长集团军司令,又有多少坦克车长、步兵班长呢?要让后者都能随时能调用的无人机,就意味着需要发射和使用的无人机数量必须相比此前提高若干个数量级才行了。
因此将无人机作为一种消耗性的弹药来生产、储备和使用,就成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最近台湾地区号称成立“无人机台湾队”,号称要通过发展无人机来帮助以武拒统,然而据相关报道,目前台湾中山科学院实际生产类似以色列“哈比”的“剑翔”巡飞弹的能力,因为关键元器件卡脖子,采购研发经费少,缺乏专门生产设施等问题,每年大概也就是个位数。即使将来得到大量投资,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这个数字也不可能扩充到每年生产几千几万的程度,而如果手头只有几十、几百枚巡飞弹,那还谈什么用巡飞弹实施作战呢?
相比之下此前射手系列导弹在中东战场上正以每年数千枚的规模在消耗,这是什么概念呢?
随着目前中东一些热点战场归于平静,航天彩虹公司的射手导弹生产线当然也要考虑未来的任务,那么何不转为生产巡飞弹呢?
此前彩虹公司相关负责同志就曾经在和我们聊天的时候提到,参考俄乌战争巡飞弹的作战情况,他认为未来我们应该建立至少超过十万枚,甚至更多的巡飞弹库存。
而这还不是考虑未来可能发生更大规模更高烈度冲突的情况下,如果是那样的话,可能应该按照现在中小口径炮弹的水平去考虑巡飞弹的消耗速度来考虑,也就是战时一场战役下来,需要消耗几百万枚巡飞弹。
当然这已经是把班排级的小型巡飞弹都算进去的数字,而彩虹目前设计的这种较为大型的巡飞弹可能还是不需要那么大量消耗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当代世界上这些以商用零部件拼凑的巡飞弹显然都不具备战时大批量快速生产的条件,从俄罗斯采购相关零部件数量的相关信息我们可以推断卡拉什尼科夫公司手搓柳叶刀的实际速度,其实也并不快,目前拼死拼活一年也不一定能搓出一万枚来。相比之下,俄罗斯兵工厂据称今年将会生产出600万枚122和152毫米的大口径炮弹。
当然拿炮弹比无人机或许确实有些不当,那么我们看一下现在的战场明星,和“柳叶刀”一样属于“卡拉什尼科夫”集团下属企业生产的9K121-1“涡流M”反坦克导弹。
从价格来看,据称俄罗斯采购“柳叶刀”巡飞弹的成本约为35000美元,但相比之下,“涡流-M"导弹的成本约为28000美元。“涡流-M”的价格似乎还比“柳叶刀”便宜一点,假如我们把涡流-M改成一种巡飞弹,那么也需要给它加装类似“柳叶刀”上的观瞄设备,因此成本也会上升,所以这两者其实是可以比较的。
在2015-16年间,卡拉什尼科夫集团完成了俄军首批订货2900多枚的生产,这是在和平时期的情况下,而且首批导弹的生产肯定是要慢一些的。
不久前,美国CSIS也有报告评估了“涡流-M”导弹的生产速度,尽管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但他们认为以目前俄军每天消耗几十枚“涡流”导弹,并且还在继续增加部署卡-52直升机到前线,意味着这种导弹的库存数量是充足的。那么即使按照每天发射20枚导弹的数字来估算,相当于每架俄军直升机每天连四分之一枚都摊不上,那今年俄军也要消耗7300枚“涡流”导弹,而俄军此前几年的采购数字显然是没有这么大的,而且当时他们也已经在叙利亚等冲突中消耗了一部分,再加上现在俄军肯定是要做到生产速度高于消耗速度,才能保证能有一定的库存量。那么里外里这么一算,意味着今年他们的产量应该起码是近万枚。
也就是说今年俄罗斯生产“柳叶刀”和生产“涡流M”导弹的速度其实是差不多的。
但是“涡流M”导弹采用火箭发动机,飞行速度可以达到超音速,因此从性能上来说和螺旋桨动力的柳叶刀不是一回事,如果用它改造成巡飞弹,那么显然能执行更复杂的任务。
因此这个产量意味着按照军用弹药的标准生产巡飞弹,比用“商用”部件拼巡飞弹会具备更高的效费比,并且产量至少也不会更低。
其实这事儿俄罗斯并非没有想到。2021年,俄红星电视台报道,卡拉什尼科夫集团正考虑给“涡流”导弹加弹翼,改用小型涡喷发动机,改成一种远程巡飞弹。说明俄罗斯其实此前也已经意识到了用现有弹药改巡飞弹这个思路的价值。
当然了,由于俄罗斯军工生产的供应链限制,现在要停止“柳叶刀”的生产,卡拉什尼科夫集团也没法给你多造出一万枚“巨大涡流”改的巡飞弹来。
但是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这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尤其是对于不得不准备和强敌进行一场可能会波及整个亚太地区全面冲突的国家来说,类似“柳叶刀”这样的螺旋桨动力巡飞弹,恐怕是不足以完成他们所需要承担的任务的,比如以弹群压制对手的防空系统,或者搜寻攻击强敌海军陆战队正热衷于发展的无人“战斧”和反舰导弹发射车。
目前美军已经认识到短程防空反导系统的重要性,不能指望他们未来不大量装备,但现有的SHORAD系统或者I-LIPS反无人机系统,都是以对付小型低速无人机和巡飞弹为主要任务的,甚至I-lips系统的拦截弹就是一个使用航模级涡喷发动机的反无人机自杀无人机,飞行速度仅有300多公里/小时,这显然是无法用来拦截可以飞到高亚音速的彩虹巡飞弹的。实际上这直接就把对手的防空反导系统的“有效门槛”给提高了,之前我们就提到过,未来战场防空系统的一个根本原则就是“够用条件下尽量廉价”,也就是说要达到能够高效率拦截设计的目标,才能有用,也就是存在一个门槛,效能低于这个门槛的防空反导系统没有意义。
而彩虹巡飞弹直接把拦截巡飞弹的门槛提高到和拦截正经的“战斧”巡航导弹差不多水平,将迫使他们用更大成本去开发新的防御手段,就光这一项就可以看出它的价值。
当然了还是得说一句,彩虹不是国内唯一一家正在开展类似项目的企业。最后我军可能装备的以常规导弹为基础开发巡飞弹也不一定就是“彩虹”巡飞弹。毕竟彩虹目前的业务依然是以外贸为主,但能拿出去外贸,我们自己能没有类似思路开发的内装装备吗?
今天在巡飞弹这个领域,其实全世界军方都已经认识到巡飞弹要往军标化,弹药化方向发展了,只不过在现在的俄乌战场环境下,客观条件决定了双方还得继续用战前设计的这些“商业化”巡飞弹。就好像西班牙内战的时候,苏联和德国都已经认识到未来的天空是属于高性能单翼战斗机的了,但参战的大部分飞行员们还是开着He-51和I-15互相绕圈,这只是一个过渡时期的偶然现象而已。
实际上我们从俄罗斯柳叶刀工厂的视频里也可以看到他们正在测试的下一代柳叶刀也已经在集成化、弹药化方向发展了,只是在生产制造领域因为客观限制依然要坚持用商用零部件,而目前的商用零部件里面是没有火箭发动机,或者性能比较好的涡喷发动机这种东西的,所以不得不继续用螺旋桨动力而已。
好了,本期节目咱们就先说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咱们下回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