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朝鲜小“网红”介绍平壤,韩政府以“宣传朝鲜体制”为由屏蔽,谷歌跟风封号》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说句实话,封朝鲜的号,对于改善朝鲜的外部形象恐怕是有好处的。

朝鲜的宣传有个特点,就是舞台剧式的情感表达过于强烈,参演人员往往声嘶力竭,用力过猛,情绪张力太强以至于显得荒诞,属于芝麻大点事也要感天动地的类型。


【资料图】

比如农村住宅完工,给村民分住宅,然后选个村民代表上台发表演讲,按我的理解,哪怕是政治任务,你感谢下国家,感谢下施工人员,然后对未来的生活发表点畅想,最后再简单说两句,差不多也就行了,然而并不,这村民代表在台上用歌剧腔调,带着颤音一顿哭天抢地,声嘶力竭的在那儿嚎,嚎到高潮处还要双手张开,用一个带转折的长音收尾。

然后下面的其他人拿着塑料假花,排成整齐的队列,开始用力鼓掌,齐声高呼万岁。

最后再加上一系列村民庆祝搬进新家的仪式,以及农村新住宅面貌的现场照片,配上颇有年代感的老式合成器音效,令人尴尬不已。

说实话,那些新住宅本身外观上看上去还行,但这种哭天抢地的宣传基调毁掉了一切。

这种用力过猛以至于略显可笑的场面要是通过媒体传播到外界,对朝鲜的形象显然不会有多少正面作用。

另外就是个人崇拜因素过于强烈,而且已经到了言必称的地步,令人生理不适。

比如朝鲜从中国引进了一套生产线,生产茶饮料,这茶饮料看上去似乎就是很常见的塑料瓶装茶饮料,然后这茶被取名为“恩情茶”。

先不吐槽这个名字,因为重点不在这儿。

重点是随后画面一转,摄制组来到了朝鲜一处给这个恩情茶提供生产原料的茶园,一开始画风还挺正常,采访了在茶园里采茶的工人,然后摄制组成员自己也尝试了采茶工作,这段倒是挺不错,郁郁葱葱的茶园,采茶工人忙着工作,没空搞舞台剧腔调,说话语气也比较正常,语速也比较快,和摄制组交谈的时候也比较自然的嘻嘻哈哈着,对采茶工作的辛苦发表了一点感慨,比如采多少茶才够生产饮料,采茶要花多少时间,这还挺好,算是个中规中矩的纪录片。

但是随后画风就开始不对了,伴随着悠扬宏阔的大编制管弦乐,画外音的播音员又开始带着朝鲜播音员常见的标志性颤音,说一个词喘三次的开始介绍,原话是:这个茶园里“敬奉”着30多年前在朝鲜首次种下茶树的“慈父领袖”的意义深远的肖像照片。然后给那张“慈父领袖”拿着茶叶的照片来了个大特写。

含金量飙升,那股子味儿一下子就翻上来了。

随后采访茶园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表示,几十年前,为了让朝鲜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喝上茶,“慈父领袖”在自家宅邸种植了以往被认为在朝鲜无法成活的茶树,并进行了本土驯化,然后“伟大将军”在朝鲜苦难行军时期也无比关心茶文化,在艰难岁月里建立了这座恩情茶栽培园,最后说这个茶凝聚了伟大领袖的深切关爱,多亏了他们,朝鲜人喝到了茶,所以称之为恩情茶云云。

如果说前一个农村分房子还只是用力过猛的话,这个恩情茶的故事就是公然扯谎了,依据朝鲜史料《三国史记.新罗本纪》的有关记载,早在唐朝时期,朝鲜半岛就有茶树种植的有关记录了,兴德王三年,也就是公元828年,新罗政权的遣唐使金大廉朝见唐文宗,从唐文宗处获赐茶种,随后带回朝鲜半岛并种植于地理山(智异山),朝鲜半岛饮茶之风由此开始兴盛,而朝鲜喝茶的时间比种茶的时间还要更早,在兴德王之前的善德王时期(这个善德王还是个女王,玩过文明6的朋友应该挺熟悉),朝鲜贵族就开始饮用从唐朝进口的茶叶了,当时新罗贵族到唐朝求学,将唐朝的蒸青团茶和唐朝的茶具带回朝鲜,给朝鲜带去了茶文化。

“慈父领袖”搞本土驯化更是一派胡言,早在高丽时期(公元936~1392 年),朝鲜的饮茶之风已经普及到全社会,不光贵族喝,平民也喝,当时朝鲜已经有了本土驯化过的茶叶品种,全国有35个茶产地,出产的名茶有:孺茶、龙团胜雪、雀舌茶、紫笋茶、灵芽茶、露芽茶、脑原茶、香茶、蜡面茶等。

把这种公然扯谎且个人崇拜过于浓烈的东西拿来做官方宣传,得亏外人看不到,如果外人看到了,朝鲜的外部形象只会更差。

所以说,被谷歌封号对朝鲜来说未必是坏事,外人对朝鲜一无所知,它还能保持一点神秘感,要是一切都昭然于世了,朝鲜的外部形象只会更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