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家这么热情,我回答下大家的问题和质疑。


(资料图)

我买车提出了几个要求,1.单次能量补充续航900km+,2.可靠无故障的连续在零下25度的高速公路上连续亏电行驶3000km,全家族持有年限不低于10年。3.耐久可靠,保值率几年算下来一年折一万。

能满足这几个条件的车其实选择面很窄。。。同样的要求我提给了byd和广汽的工程师,到底敢不敢拍胸脯,出了问题能不能不扯皮,麻溜的退车。

我得到的回答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个是“只要别注册网约车,别注册营运,只要这车还在你家(可以换亲属持有),你就是开出200w公里也给你保主要部件(包括电池)。6年内出故障被撂半路了退车不墨迹。”

另一个,“你这工况是莫斯科去巴赫姆特前线送外卖啊,确实低温高速长距离不停车很考验的,还真不敢说一定不会出现保电失效半路趴窝,你这需求已经高于我们对家用车的理解了。”(对于我来说,这就是回家过年的正常需求)

打动我这样的消费者其实真的不难,既然是新技术,那就该鼓励车主尽早达成百万公里无大修的成就,车好不好最终都会反映在保值率与使用年限上。如果一个车三年,五年后,马路上都见不到了能说好吗?有的车型服役15年了还维持着很高的保有率,能说差吗?一个车这好那好,就是不敢让你撒开了造,那是真有理论道路自信吗?

也有朋友说dmi如何有积累如何先进如何自主研发。其实我也觉得他比油混确实向纯电进了一步,但是和网上吹的还是有落差。

从原理上说,本田的immd和byd的dmi是一个路子。据我所知还有专利技术合作。(没看错有合作)区别是多了一个插电直充,如果每天都能充电,每天先用完了电再用油,那当然好。如果没法充电当油车开呢?那他就客观上和本田的immd没有啥区别。

从北美市场小十年的销售和故障率来看,immd的故障率确实远高于油混,油耗在伯仲之间,并不能说谁就有优势。这个情况在国内的crv和雅阁混动上也能证明。

顺带说一句,实际上厂家是有自己真实的亏电油耗车主数据的(大家的行驶数据是能帮助车企做迭代的)被捧上天的dmi实际上真一次电不冲,四年平均油耗是5.X,这个成绩不算差但真的有那么好吗?

两辆车我都分别开了一周,不可否认卡罗拉就是极限更高,过减速带就是效果更好,但秦也达到了自己这个价位该有的水平并不拉胯。加速性能这个点确实秦有明显优势,可以理解为人家动力相当于2.0tea888高功。我的1.8混动大概加速和凯美瑞2.5自吸差不多。

但实际上了路,差距不大,尤其是红绿灯0-60加速,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不怕罚单的车都开的快。

其实说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按需选车,自己去试驾,不要看多了网络键盘车评人云亦云。

就如同我老婆说的一样,没有自主品牌在屁股后面追着打,丰田怎么可能讲性价比?希望等dmi出现第一波百万里程车主,证明自己。

我的选车纠结其实很简单,行星齿轮组结构已经发展到了极限了,现在买确实要承担买了末代蒸汽机错过电动化没赶上第二次科技革命的风险。但最后做完功课,我还是觉得这个时间点作为个人消费者不能冒进,最起码等特斯拉再降价到15w再卷一波,等国内造车品牌合并收编一次再入手,既然知道要下雨那就在家里先避避。

保值率这个事总有人说不存在,但实际上就是客观存在,今时今日,同价位的秦和雷凌在保值率上就是有2w的价差,如果三年后拉平了,买雷凌的亏了吗?也没有。如果反超了,那就是自主品牌真的崛起了。

新车降价“割韭菜”这两年层出不穷,确实很影响二手车绝对保值率,但横向对比,高的还是高低的还是低,并不是大家真的在保值率上拉平了。

为什么不直接买油车的雷凌1.2t?

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环顾家用车领域,1.8混动可能真的是当今可靠性,经济性,动力性做的最均衡的一套系统。1.2t其实贡献了相当一部分的售后收入。似乎这三四年,各家主机厂对于油车的研发都进入了放羊时间,都等着全面电动化到来。

时间会检验所有车主的决策,当然也包括我在内。

我个人是很反感赢麻了或者输麻了的思维,回想当时定绿牌政策的标准,唯独卡住了油混,定购置税减免精准卡在了1.5排量。其实大家也都清楚是为了卡谁,从国家产业策略来看这是对的,如果当年小排量放到1.6或者1.8是什么结果?如果当年全国和广州一样油混也能上绿牌又会怎样?

但就是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还是有不少地区网约车选择了政策不支持的车型,其实很能说明问题。当汽车成为一个家庭的生产资料的时候,车主对他的要求一定是不低的。

应该说的也很清楚了,希望大家都能按需买到自己满意的车。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