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犯罪分子都会想方设法合理化自己的犯罪行为。某些媒体某些人,给这些犯罪分子找犯罪理由,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在合理化他们的犯罪行为。


(资料图片)

1

前两天,读了三联生活周刊公众号上的一篇文章。我也算是三联的老读者了,纸质杂志的时代也是三联的订户。但读完这篇文章,有些话不吐不快,要写几句吐槽的话: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吴谢宇弑母案:最后的悲剧发生之前》。

文章所写的案件大致情况是这样的:

2015年7月,吴谢宇趁其母亲回家换鞋之际,持哑铃杠连续猛击谢某某头面部数下致其死亡,清理清洗现场后潜逃。后吴谢宇编造母亲陪同其出国交流学习的事实,以需要生活费、学费、财力证明等理由骗取亲友人民币144万元用于个人挥霍。为逃避侦查,吴谢宇还购买了十余张身份证件,用于隐匿身份。最终,吴谢宇被判处死刑。

某些媒体,在出现恶性杀人案时,总喜欢去发掘这个凶手背后的故事,给杀人者找杀人的理由。

从《杀人者,父亲》开始,到陈水总的公交车纵火案,到莆田欧金中的灭门案,都有媒体和自媒体妙笔生花,努力告诉大家,凶手是个好人是个老实人,是被逼无奈才行凶。为什么凶手这样的好人要被逼到了被迫行凶的道路,那就大家自己想象吧。

但我确实没想到,弑母这种违背天伦孝道的恶性杀人案,也有媒体写类似的文章。还出自《三联生活周刊》。

2

我们看看这篇文章中的一些内容吧。文章还特意用黑体标出了一些关键的语句。

对杀人犯吴谢宇的描述如下:

“争气,这原本是我(吴谢宇)最大的执念,是我活着的意义啊。我从小到大最想要的,就是我要争气来让妈妈为我骄傲啊”

此时他杀害妈妈半年多,按他的说法,他几次准备自杀,但最终因为害怕而放弃。

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吴谢宇表现出一种很不成熟的心智。

提到妈妈,吴谢宇极为维护,他认为谢天琴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很辛苦,很完美。吴谢宇当时绝对不接受为了脱罪而说妈妈半句不是。

吴谢宇与人谈到,他看重自己和母亲的名声。我既要保全我的母亲,但又没办法解释这么好的母亲为什么会教出一个杀人犯的儿子。

实际上我(吴谢宇)不得不承认,我的母亲性格确实不太好。

内心渴望温情、但又不知道怎么自然交流情感的吴谢宇,实际上很自卑。

他(吴谢宇)幼小的心灵,在事实上承担着妈妈的情绪。

心里越是与爸爸保持距离,吴谢宇对妈妈的怜悯就越多。

而描述受害者,吴谢宇的母亲谢天琴,用的是这样的语句:

按照谢天琴自己的脾气秉性,她觉得她是不需要家庭的。

谢天琴的出生,是她的父亲命运遭受重大挫折、跌倒在深渊后,发生的一种变化。1960年代中期,当他(谢的父亲)被送回仙游老家的时候,瞎了双眼。到底是他自己戳瞎双眼,还是在“反右”激烈的斗争中被人戳瞎了双眼,周围人似乎很难说得清楚。

谢天琴作为敏感的长女,她的收缩、内向,似乎成了家庭命运的直接承载者。

这种洁癖,是谢天琴在建立一套由自己定义的规则,但对于家庭成员来说,跟有强迫症倾向的人一起生活,会感受到很强的压力。

谢天琴在家“说一不二”。

她(谢天琴)自己的成长经历里,父亲作为右派以致眼盲的事实,使她对周围人有着高度的警惕,防御心很强。

这一家人,岳父和姐夫吴志坚是两个明事理的人,谢天琴的性格“不近人情”。但谢天琴也从来不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她高度自尊,绝不会开口求人,这是他对谢留下的最深印象。

谢天琴不喜欢与人来往,她所居住的家属楼里,邻居就是同事,但没有同事进过她家。

或许是父亲因为政治运动被整瞎双眼的创伤,对谢天琴的震动太大,她对周围人一直很警惕。

如果你不知道这个杀人案的背景,而只是看三联这篇文章,你的感受是什么?

文章中的吴谢宇,深爱着,怜悯着自己的妈妈,认为妈妈是最好的,是完美的,维护自己的妈妈,看重自己妈妈的名声,想要保全自己的妈妈。

妈妈谢天琴,脾气古怪,敏感,不需要家庭,强迫症,洁癖,说一不二,不近人情。

谁是凶手?谁是受害者?为什么要为凶手洗地,把责任往受害者身上推?

文章至少三次提起,谢天琴的父亲因为政治运动被斗争,疑似因为政治运动双目失明。

文章试图建立一种逻辑:吴谢宇的弑母,是因为谢天琴的古怪性格,而谢天琴的古怪性格,是因为接近六十年前的政治运动。这个节奏也带的太明显了。

3

死者无法为自己说话,谢天琴也无法为自己辩护。文章中的描述是真是假,记者一枝笔,想如何写,就如何写。

但法律上认定的事实是什么?

根据判决书:(吴谢宇)作案前精心预谋,准备作案工具,谋划杀人手段以及对作案现场的布置和清理,作案手段极其残忍,作案后伪造谢某某笔迹制造谢某某存活的假象骗取亲友钱款,网购他人身份证件并毁坏随身手机卡以逃避侦查,将骗得的钱款用于挥霍,毫无认罪、悔罪之意。

吴谢宇杀害母亲后,编造了母亲陪自己出国留学的故事,以需要生活费、学费、财力证明等理由骗取亲友人民币144万元。从2015年7月10日到2016年3月1日的近八个月内,吴谢宇就把这144万元挥霍一空,平均每个月花销接近20万元。他花了50多万元买彩票,花了数十万元出入风月场所,嫖娼。购买十余张身份证件,用来逃避法律的制裁。

他杀害母亲后的这些行为,没有一点点悔过之意,根本就不是一个无助弱小慌张的人。这些事实,和三联生活周刊笔下描述的那个吴谢宇,完全没有一点类似之处。吴谢宇被判死刑后,上诉,给舅舅写信希望能得到谅解函。他找各种办法试图逃避死刑。如果按照三联文章的说法,吴谢宇几次试图自杀,那他为什么这么怕死,表现出了这么强的求生欲?

如果抛开这篇文章里面的情绪,只看里面描写的事实,看这位被杀妈妈的一生。我觉得是这位妈妈是一位坚强的女性。父母是盲人,家里的长女,嫁的老公家境不好,还把很大一部分收入要给婆家。老公出轨还肝癌去世。这种情况下,这位女性高度自尊,不愿意求人麻烦别人,自己扛整个家庭的一切。过着非常节俭的生活,却丝毫不小气。丈夫的丧事办完后,几个朋友给的钱,加上单位给的抚恤金,她愿意全部给婆婆用。死的时候,存款不到1万元。

4

为什么某些媒体某些人,一定要给杀人犯找个合理的杀人理由?

任何一个犯罪分子,自己往回找,都能找到理由。钱不够多,不够他赌和嫖了;政府对他不好了;医院病没治好了;女朋友闹分手了;甚至妈妈性格孤僻就成了杀人的理由。

如果去看海外的案例,这种理由更多了。失业的、破产的、老婆出轨的、反移民的,反同性恋的,白人至上的,都可以是开枪杀人的理由。

人间不是天堂,没有社会能够解决所有人的问题。要想让一个社会每个人都开心快乐,心理健康,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绝大多数人,并不会因为各种不如意不顺心,就走上犯罪的道路。但是,有一小部分人,就因为某些不如意,就变成了犯罪分子。这些人,往往自己有一套逻辑,认为他们做的事情是对的,是社会欠他们的,所以他们有权对社会进行报复。

这种把自己碰到的问题,无限归因于他人和社会的心态,会导致一个人越来越偏激。越来越仇视社会。

犯罪心理学专家武伯欣在看过了媒体报道中吴谢宇的法庭陈述后表示,他认为吴的陈述,符合犯罪心理学上罪犯对自己犯罪行为合理化的心理,在法庭陈述中,吴谢宇提到自己曾尝试自杀,武伯欣对此也持怀疑态度。所有的犯罪分子,都会想方设法合理化自己的犯罪行为。

某些媒体某些人,给这些犯罪分子找犯罪理由,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在鼓励这种把自身问题归因于他人和社会的心态,也是在合理化他们的犯罪行为。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认为,对恶性杀人案,健康的舆论态度应该是:

1. 坚决谴责这种行为和凶手,绝不为他找任何理由。

2. 不能按闹分配,不能鼓励任何极端行为,显性隐性的都不可以。

3. 社会问题和凶手行为无关。不能把凶手的行为归因到社会矛盾。

4. 全社会应该加强对心理健康的教育。抑郁症是种病得吃药。早吃药早干预。

5. 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就事论事。发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一步步向前走。

潜在的犯罪者会为自己找走极端的理由,合理化自己的犯罪行为。他们要证明:他们没错,是社会欠他们的,他们所有的报复都是正当的。

所以我们不能给他们这个理由,一点都不能给。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