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yuppppp经典作品啊。
五分钱一张学生电影票时代还有几个进口“大片”也是绕不过去的话题。比如更早些时候前苏联的《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以及当时阿尔巴尼亚的《地下游击队》、《海岸风雷》等也是“六零后“这代人心中的经典。
那时北京报纸上经常登载各个电影院的映出广告。
一旦知道哪家电影院的上映信息,会想尽一切办法从家长那儿要到5分钱,飞奔至电影院,买上一张票能高兴好几天,也足够当同学面显摆嘚瑟的了。等到了电影放映日期会提前来到电影院外面“听电影”。上一场电影还没结束,把耳朵贴在电影院侧门上听一听上一场电影最后几分钟也是一件十分过瘾的事。更是我们那时候的“清欢”。
家里孩子多,家长过日子又拮据的家长常常满足不了孩子们的心愿。这些孩子就只能和同学一起有说有笑的来到电影院,然后,眼睁睁看着其他小伙伴手举着电影票走进电影院,自己一个人留在电影院外,等电影院大门关上后,自己把耳朵贴在大门上一直把整场电影听完。
我有一个同学家庭情况很糟。七女一男整整八个孩子。得不到5分钱电影票钱,当年就是靠这样听电影生生培养出了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后来考上了电影学院导演系。可惜,后来出国留学后再无消息。
连同那些当年看过的前苏联以及前阿尔巴尼亚电影,曾为里面为祖国的自由、独立和解放付出过牺牲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感动过,激动过。如今,作为当年他们的电影观众只想问候一声:那些可爱可敬的“达瓦里氏”们,这么多年过去,你们还都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