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
但不能简单地一开了之。
【资料图】
因为中国的国情是:
1、人多
2、太多家长和孩子有名校情节
直接开放肯定冲击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北大、清华的校园本身就是很值得一看的地方,每天到北京的游客何止万千,哪怕十分之一把北大清华校园当作一般的旅游地,校园生活就不堪其扰。
还有更多的大学有类似的问题:武大、浙大、厦大、……很多大学还是历史文化重地,圣约翰大学在旧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地位,现在是华东政法的校园;震旦大学也很重要,后来是第二医学院,现在是交大医学院。
这些地方都应该对公众开放,及作为一般旅游观光,更作为历史文化观光。
所谓“我们是纳税人,有权观光”是似是而非的理由。纳税是公民的责任,但进入纳税人负担的的设施未必是公民的权力。你进入军事和国安重地试试?
当然,学校不是军事和国安重地,但“闲人免入”还是一样的。问题是,闲人不必在所有时间都免入。在有管理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入的。
比如说:在登记制度和导游制度(guided tour only)下。
大学校园在上课期间不对外开放,毫无问题。但课余、傍晚(尤其似乎夏日傍晚),尤其是周末、节假,未必不能开放参观。如果怕管理有问题,可以凭身份证在网上实名预约登记,定时限量,先到先得。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也未必不合理,毕竟要安排人带着参观。
对,参观校园不宜放羊,随便走、随便看太不便管理了。同时,有校方安排导游一路讲解,也比游客自己东看看西看看有意思,校内的校史馆、博物馆、名人故居、历史教室、图书馆更是参观重点。
谁来当导游呢?学生勤工俭学啊!学生也通过这样的讲解,增进对母校的了解,加强自豪感。游客的钱可能也掏得痛快点,赞助穷学生,愿意的人更多,学校也避免了贪钱的恶名。
如果胆子再大点,步子再大点,还可以容许中学生旁听。同样网上实名登记预约,定时限量,先到先得。还可以要求有关学校校长推荐,作为对优秀学生或者进步特别突出学生的奖励。旁听就是旁听,不能提问。只开放大一课程,专业课就不必了。一节课还是一天可以再考虑,一天可以发放食堂就餐券,进一步体会大学生活。要是更进一步,还可以腾出若干学生宿舍,给旁听的学生睡一晚上,过过大学瘾。管理上就当招待所了,照章收费。
开放的不仅可以是一般的综合性大学,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电影学院、戏剧学院也可以开放。上课不便听课的话,适当开放学生画展、学生音乐会、学生演出之类的,同样按照网上实名预约登记,还可以要求有确定资质的老师推荐,只有有关注册和会员的音乐、美术、戏剧老师有资格推荐,以杜绝冒名推荐。
对于中国家庭来说,大学是少有的圣地,适当的开放丝毫无损学校的圣洁形象,反而更加具体化。对家长和学生更是激励。
不光大学,中学都有很多有很长的历史,徐汇中学的校史比交大还长,与法国天主教会的独特历史情节也使得老校园有特殊的观光价值。还有更多的老学校,如历史悠久的上海中学,苏州中学,嘉兴秀州中学;还有历史未必那么老但声名显赫的中学,在上海就有复旦附中,交大附中,师大二附中,南模,格致,等等;北京也有人大附中,四中,等等。各地名校大家比我熟悉,不用我多举例子。
考虑到中国人的名校情节已经“下放”到幼儿园了,中学、小学、幼儿园也可以比照大学的做法,在有管理的情况下对外开放参观。
一些地处历史文化要地的政府机关甚至部份军事设施也可以考虑这样的网上限量预约导游下的开放。
开放中还有一个特殊群体:校友。
中小学不大好办,大学的学籍管理比较全面,历史校友容易查证。结合实名认证,容易查证校友的身份。校友是需要特殊优待的,也需要实名预约登记,但应该在正常预约通道外特许进入,不受限额限制。但校友也只限本人和直系亲属可以带入,否则就不合适了。校友带家人(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来母校看看,有特殊意义。
另外一个特殊群体是大学生。大学生到友邻大学参观校园应该容许,他们一般不会构成骚扰,凭有效学生证也可以实名预约登记。对于考研的大学生,实地看看报考的学校更有意义,应该容许。这也不会是多大的群体,都是学生。
大学校园开放是好事,需要的只是把好事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