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红旗掏出混动底牌,能否挽救品牌力下滑?》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资料图)
许多人低估了政策在中国的重要性。
大概在上个月吧,在公司宿舍里边跟一个同事唠嗑,这个同事比较喜欢聊车,我就跟他唠。当唠到中国技术的时候,我说了这么一个事儿,我说咱们中国的政策万事求稳,研究技术往往是一个托底保守的,一个自主向前的。
比如说中国航母搞弹射器,一个搞蒸汽的,一个搞电磁的。
比如说中国的战斗机,一家是引进的,一家是自主研发的。
比如说中国有一些特种车,就是拉导弹的那个,有一个万山和一个泰安,他俩也是一个引进一个自主。
最终呢,等到真正用的时候,看看哪个能用,一旦要是咱们自己自主研发的确实用不了,咱们可以用这个引进技术的先用着。
万事求稳是咱们中国技术研发的特色。然后我就提到了中国的汽车。我说中国的新能源补贴已经10多年了。搞新能源可以说对于汽车来说是咱们中国的国策。
那么一汽和二汽他们两个作为央企,他们懂不懂政策?谁敢说央企不懂政策呢?央企就是中国的亲儿子,没有人敢说比他们更懂政策了。想当初疫情刚爆发那个时候,中石油,中石化这些央企,为了生产口罩用的熔喷布,不惜重新建立生产线,卯足了劲生产。他们不懂政策吗?他们最懂了!
假如我不谈政策,我就谈钱。国家给补贴,我只要做出个电车,哪怕是个老头乐,都能从国家拿走好几万,这些事情一汽二汽不知道吗?该不会以为以一汽和二汽的实力连个老头乐都造不出来吧?该不会以为他们连个油改电都造不出来吧?
合法合规的从国家手里拿钱,又是国家支持的国策。
无论是从政策,还是从钱,都没有理由不搞电动车呀,可是他们为什么不搞呢?这个事你能说通吗?又符合政策又有钱,可是他们偏偏不搞,符合常理吗?原因是什么呢?
我的同事脱口而出:有人不让他们搞。
我说对了,他们就是那个托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