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最近关于什么孔乙己,996,工人养老板的抱怨很多,引发了很多讨论。
放在5年前的我,我是举双手双脚支持不是老板提供生产资料,而是工人在养老板这样的看法的。但是在有过创业失败亏本的经历后,我感觉我们的政治叙事和经济现实完全脱节了。
人民万岁论调的叙事,还停留在建国初期,完全忽视了私营企业主创业所承担的风险。温铁军所说的以后得孩子可能会认为大米是超市里生产的,听起来像个玩笑话,可悲哀的是现在的绝大部分年轻人已经认为工作岗位是天生的,如果一个人毕业了没工作,那一定是国家对不起他。工作岗位是怎么产生的他们不屑理解,也不愿意理解。
个个都做躺平人,谁给你创造工作岗位呢。(分配问题和脱产食利阶层是另外的问题了)
既然目前是混合所有制经济,那么在叙事上是否应该完全只站在工人这边呢
我担心中国人还没美国命,先有美国病,未来如果出现大量低端产业转移,我们会否也像美国人一样怒吼,XX偷走了我们的工作。却依然不理解人家的优势在哪里,为什么产业会转移。
如果没有一个符合当下混合所有制的能激发年轻人奋斗热情的新的团结叙事,远期风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