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在就沙伊和解问题,对上外中东研究所教授,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刘中民的专访中,刘老师分享了一个观点:
在国内舆论中,一些带有民粹主义色彩的自媒体总是以美国为参照物来观察和分析中国与中东的关系,有时候看似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中美两个大国力量在中东确实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力量态势,但现在一些自媒体所带的节奏恰恰和西方所希望出现的情况不谋而合——中国与美国会在中东发生对抗。
尽管中美力量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且一定时期内,在美国不断施压下,中美在中东可能会出现局部紧张的态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下一步中美要围绕这一力量变化进行你死我活的博弈。
他认为我们看待中东问题的眼光该换一换了:
过去人们基本上都是从敌友关系、矛盾的角度看待中东问题,遵循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甚至“敌人的敌人也是敌人”等逻辑,但未来恐怕需要改变这一逻辑了。
其实有时候我们的编辑在采访或者写稿时,也很容易陷入这样的误区,经常在询问地区局势时,总少不了问几个“美国角度”的问题,用中美抗衡、弥补权力真空、美国霸权等等观点解读。当然,我们的学者肯定会给出符合中国立场的回答,只是作为媒体来说,要有更多的自觉意识,而不是被西方话语牵着走。
不知道大家读腻了没有,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