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兔年春节,面临订单危机,又迟迟没有产品迭代的特斯拉祭出“价格战”。
2万元起步的降价让“等等党”大呼过瘾,却也让刚刚提车的车主直呼“被割”,更有甚者在特斯拉门店拉横幅维权。
更重要的是,特斯拉作为新能源车的全球先行者,其价格体系对市场各价格区间的影响力客观存在。先有问界、小鹏第一时间跟进,直接现金降价,蔚来也以金融政策的方式变相加入战团。
现在,价格战逐渐延烧到所有价格区间,比亚迪、长安的上市新车都卷到了10万以内,传统燃油车的销量下滑更加严重,特别是过去主打性价比的“两田一产”更加难以招架。
正常的市场竞争和产业更迭,当然为消费者乐见,但是,如果特斯拉以金融游戏的玩法,通过烧钱打价格战挤死对手,最终寻求垄断地位则是另一个逻辑……
那么,为什么车企中只有特斯拉可以如此随性、任意降价,它的底气在哪里呢?
对于想买车的消费者来说,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还是继续做“等等党”呢?
当特斯拉亮出“价格屠刀”,中国其他车企只能被迫跟进,任人收割吗?
欢迎评论给出您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