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科幻 = 高品位,奶头乐 = 低级趣味?咱们这种小老百姓,可没这讲究》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科幻的门槛不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很多人看科幻都是在小学开始的。
比如我,看到初中,到高中以后,科幻也看,但基本上都是走马观花。
看过之后,好的情节会有一些印象,但让我激动的,真没有。
好的科幻会给人打开一扇门,给点新点子,想想蛮有意思的。
但科幻不是教科书,点子总归只是点子,不是知识。
我小学的时候看阿西莫夫的一个短篇《下金蛋的鸡》
在一只鸡的体内煞有介事地搞出了核反应。
我当时虽然只是一个小学生,也知道那不是真的。
核反应,无论聚变还是裂变,都是有条件的对吧。
但这个脑洞足够大,让我一直记到现在。
小的时候,科幻科普都读,当然,科普读得多得多。
科普其实已经很通俗了,面向大众的。
科幻本身病不承担普及科学知识的任务,其中的科技也不保证是现实的,甚至有道理。
比如时间旅行,超光速,在我们现有的的知识体系是不可能实现的。
科幻无论如何,只是一种大众娱乐形式。
说白了和看球,钓鱼,斗蛐蛐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我看来就是 nerd 找不到女朋友时的一种娱乐。
现在看到了网上一些匪夷所思的言论。
好像看科幻就比看玄幻,看言情的高明。
这个真的是从何说起呢?
真要了解物理知识,看一万本科幻小说,不如读一本名家的科普。
比如伽莫夫的《物理世界奇遇记》《从一到无穷大》
网上也有很好的公众号,中科院的“科学大院”就非常不错。(如果你足够呆,可以看中科院物理所的公号,反正我看完对他们的品味一言难尽)
但你读一万本科普,不如老老实实读一本教科书,拿出笔,拿出纸,老老实实把公式推一遍,习题做一遍。
另外,科学是身边时时处处都有的。
水龙头里的水流到水槽里形成的花纹,就是一个被研究了很久的问题。
而且足够深奥。(反正我没搞懂)
不是非要堆砌一些看起来高大的什么时空,宇宙,恒星这些才有科学。
这只是一些名词,一些设定,本身并没有任何科学含量。
如果科幻可以让你爱上科学,进而真正地学习科学。
善莫大焉。
如果你把科幻仅仅看成是一种娱乐形式,并且非常了解这只是一种娱乐。
非常好。
但如果你混淆了边界,认为科幻等于科学,进而四处 diss 那些不看,不喜欢,或者看不懂的人。
大可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