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凸显两军实力差距

前几天,粉丝留言想让利刃分析一下新中印战争我们有几分胜算,今天就来回答这个问题,先说答案,解放军有100分的胜算,理由很简单,1962年的时候解放军在装备、后勤、国际环境都远不如印军的情况下用偏师击败了印军王牌部队,而60年后的今天,解放军的装备、后勤和中国国际环境已经大大优于当初,击败印军那是分分钟的事情,根本不存在任何疑问,其实看看2020年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就知道了,印军伤亡被俘达106人,而我军只有5人,双方在不使用热兵器的情况下,伤亡比达到21:1,可以相见中印两军基层部队战斗力差距。

当然,一些数据表明,印度在中印边境确实是对我军占有明显的兵力优势的,公开资料显示,印军在中印方向部署的陆军总兵力约为22.5万人,其中北部军区负责中印边境西线防务,作战区域为阿克塞钦地区,总兵力约为2万人,西部军区负责中印边境中段防务,作战区域为达旺和亚东,总兵力约为5.5万人,东部军区负责中印边境东段防务,作战区域为墨脱和察隅,总兵力约为15万人,另外还有印度边境警察部队协助防守,总的来说,印度在中印边境当面陆军兵力对我军形成了大约4:1的优势。但是这些兵力优势在实战中其实完全不能发挥作用,这是因为,中印边境战场地理特殊,对战争结局起决定性影响的是空军和制空权而不是陆军数量。


(相关资料图)

中印边境地形让兵力优势毫无意义

首先,中印边境大多数地方海拔都很高,部分地区处于5000米之上,前线部署的兵力越多,后勤的压力就越大,印军在前线部署的兵力数量明显多于解放军,但相应的后勤压力也就远远大于解放军,缺衣少弹的部队既没有作战士气也不会有战斗勇气,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时,我们从视频里看到印军边境部队的装具十分简陋,士气非常低落,随身携带的物资极少,一打就崩,就是最好的证据。其次是,中印边境的地形十分复杂,能够用于后勤补给的交通路线十分稀少,无论前线摆多少兵,只要后方的后勤运输线路被炸,哪怕是一座关键的桥梁,就能置前线全军于死地,因此,在这一区域,制空权优势远大于陆军兵力优势是兵家共识。

正是因为如此,解放军在中印边境地区的部署都是在前轻后重,即在前线哨所部署少量部队,绝不超越后勤补给能力,而在后方干线公路交通要点上部署大量部署,随时支援前线特殊情况,构成了非常完备的防御体系。而印军则恰恰相反,在前线哨所大量屯兵,而在后方交通要点上则分散配置,这也不是因为他们蠢,而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拿不到制空权,一旦开战,前线的哨所目标小而多,还能支撑一阵子,而后方的交通要点必然被解放军空军敲掉,要是在此屯兵容易被一锅端。不过这样的配置弱点很明显,即无论在平时还是战时,印军的后勤部门为了满足前线补给需求,都得累个半死,还不能完全满足。

当然,前文说到最关键的是空军和制空权,其实这点就根本不用对比了,中国空军有四代机歼-20,而印军最先进的还是三代半的阵风,这种代差之下,美军可以打出108:0的战绩,印度空军又拿什么来和解放军较量呢?

印军空军全面落后,根本不禁打

印度空军落后于解放军空军不是单平台,而是全面的,体系的,印军空军只有几架老旧的费尔康预警机,如果在中、东、西三个方向同时对华开战就不够用了,而解放军是KJ-2000、KJ-500、KJ-200多达几十架,可以在中印边境维持7天24小时态势感知,这就好比印军空军是瞎子聋子,而解放军随时能发现印军战机踪迹,这仗还怎么打?

其实,印军差距最远的还不是空军,而是导弹,印军虽然也有一些弹道导弹,但主要是战略弹道导弹和短程战术弹道导弹,非常缺乏中程弹道导弹,印军的防空导弹几乎还都第二代,打三代机都费劲,更没有任何现役部署的反导装备,而且雷达和防空导弹之间没有能够直接连通的互联网体系,构不成一体化防空系统,总的来说,这些导弹既不能对解放军形成实质性威胁,更不可能拦得住解放军的东风-11、15、16、17系列弹道导弹,要真打起来,印军边境所有军事基地,几分钟内就会被解放军瘫痪,所有战机都无法升空作战。

总体而言,拿现在的印军和解放军比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样一支装备、士气和后勤都远远落后的军队,哪有资格来比啊,实际上,我都怀疑现在这支印军穿越回1962年都不一定打得赢,更别说现在了。

本文由公众号「利刃号」(ID:lirenjunshi)原创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84334843537539641/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