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6月30日电 据记者统计,今年以来上市公司持有理财产品的数量和合计认购总额同比出现大幅下滑。分析人士表示,这一情况的出现,可能因为利率下降导致的理财产品收益下降。同时,记者还注意到,不少上市公司理财过程中意外“踩雷”,导致收益无法兑现甚至本金无法回收,还有部分公司因购买理财产品遭到监管层问询。
(资料图)
认购总额同比大幅下滑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696家上市公司持有5737只理财产品,合计认购总额为4141.57亿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有1145家上市公司合计持有理财产品10118只,认购总额为7306.16亿元。从理财产品类型来看,上市公司购买的产品以结构性存款为主,563家上市公司累计认购了2751.60亿元,占认购总额的六成以上。此外,证券公司理财、银行理财等认购总额分别为441.17亿元、304.09亿元。
持有理财产品最多的是唯科科技,持有数量为298只,累计认购金额19.95亿元。公开资料显示,唯科科技主要从事精密注塑模具、注塑件以及健康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业务,去年1月登陆创业板。从唯科科技的发行情况来看,其在上市之时合计募资19.99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资净额为17.56亿元。
今年以来理财产品认购金额超过10亿元(含)的上市公司达105家,认购金额在30亿元以上的有13家上市公司。其中,亿纬锂能共持有69只理财产品,合计认购金额86.93亿元;航发动力持有19只理财产品,合计认购金额82亿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亿纬锂能和航发动力的货币资金分别为92.65亿元和48.71亿元。此外,129家公司合计认购金额在1亿元以下,88家公司仅持有一只理财产品。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情况的出现或是因为利率下降,导致理财产品收益下降。上市公司理财的目的,一个是获得收益,另一个是保障资产安全,如果达不到目标自然会减少投资。”
部分上市公司理财“踩雷”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市公司使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其本意是提高资金使用率并争取适当收益,但近几年来上市公司“踩雷”理财产品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如果投资额度较大的话,可能对公司业绩和现金流产生影响。
如南华仪器今年4月对外披露称,公司于2021年7月30日以自有资金6000万元认购重庆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重庆信托”)发行的“重庆信托·昆明融创城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2022年4月30日,公司收到重庆信托发来的临时公告,债务人昆明融创城投资有限公司及其担保人资金出现流动性困难,到期未能偿还借款构成实质违约,信托计划终止。因此南华仪器结合近期回款情况,对上述理财产品计提减值准备3029.4万元。
同月,恒银科技对外披露了关于购买信托产品逾期兑付事项进展公告,2021年7月,恒银科技购买了17000万元“国民信托·慧金87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期限18个月,预期年化收益率11.00%,但截至披露日仅收到该产品投资收益1298.59万元,本金16999.15万元及剩余投资收益到期未兑付;2021年9月,恒银科技购买了1500万元“长安宁—盈祥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期限12个月,预期年化收益率8.00%,但截至披露日仅收到该信托产品投资收益63.67万元,本金1500万元和剩余投资收益尚未兑付。
在盘和林看来,导致部分上市公司理财“踩雷”主要有两大因素,一个是周期性因素,存在不可抗力,另一个是企业决策因素,上市公司对目标理财产品的底层产品了解不足。
因投资理财遭监管问询
也有部分公司因购买理财产品,而遭到监管层的问询。如隆鑫通用6月16日对外披露了关于公司购买私募基金产品及相关风险提示的公告,经公司董事长涂建华审批,公司认购了华睿千和聚财精选一百六十六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共7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涂建华本次以公司名义购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未取得公司董事会授权。涂建华代表公司于6月14日签署了《基金合同》,公司在6月15日《基金合同》生效后,才对外披露此事。
对此,上交所要求隆鑫通用认真核查并披露涂建华以公司名义购买私募投资基金产品的动机及必要性,相关产品底层投资情况和资金去向,核实投资资金是否直接或间接流向涂建华及其关联方,并据此说明是否存在资金占用及其他可能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情形。隆鑫通用回复称,董事长提议拓展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渠道,是希望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公司已于6月19日全额收回7亿元认购款,在最大程度上挽回资金损失。
今年4月,康力电梯也收到深交所下发的问询函。截至2022年末,康力电梯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16.54亿元,包括银行存款16亿元,库存现金及其他货币资金合计约0.53亿元(其中使用受限的货币资金金额为0.52亿元)。自2019年始,康力电梯及子公司连续四年披露公告称(拟)使用不超过人民币16亿元的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对此,深交所要求康力电梯说明公司连续四年进行大额委托理财的原因及合理性。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