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桩历史性金融行业收购案终于尘埃落定。
(资料图片)
12日,瑞银集团如期宣布,成功完成对瑞士信贷的收购,并称这是“跨越一个重要里程碑”。即日起,瑞士信贷集团(简称瑞信)并入瑞银集团(简称瑞银),合并后的实体将作为一个银行集团运营。
瑞银集团董事长戴赫龙(Colm Kelleher)表示,他很高兴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了此次至关重要的交易,将两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整合在一起是前所未有的。合并之后,瑞银变得更加强大,但首要任务始终如一——为客户提供卓越服务。
瑞银收购瑞信完成
6月12日是瑞银成功收购瑞信的日子,也是瑞信股票在瑞士证券交易所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交易完成后,瑞信股票和美国存托股份从瑞交所、纽交所摘牌。
根据3月19日的公告,瑞信股东所持的每22.48股瑞信股票将兑换为1股瑞银股票,但瑞信存托凭证的交换可能需要支付一定费用。
据此前规划,瑞银集团将管理两个独立的母公司银行——瑞士银行有限公司(UBS AG)和瑞士信贷有限公司(Credit Suisse AG)。每个机构将继续保留各自的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为客户提供服务,并与交易对手进行交易。而瑞银集团的董事会和集团执行委员会将全面负责合并后的集团。
“我很高兴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此次至关重要的交易,将两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整合在一起前所未有。”戴赫龙表示。
此前,在5月9日,瑞银集团首席执行官安思杰曾表示,整合后的集团将巩固并代表瑞士在全球的金融模式——轻资本、不太依赖风险,以稳定性和高质量服务为基础。据悉,在进一步整合之前,瑞信将继续依靠其现有的治理和风险控制框架,但会出台一些新政策来确保其得到有效监督。
公布新实体董事会提名
在完成收购之后,瑞银宣布了部分瑞士信贷实体的董事会提名。
瑞银日前曾透露,合并后的公司将拥有五个业务部门、七个职能部门和四个地区,以及瑞信。每个板块都将有一名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代表负责,且他们都将向安思杰报告。
而作为原瑞信集团首席执行官,乌尔里希·克尔纳(Ulrich Koerner)如今也成为瑞银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也是目前唯一加入的原瑞信高管)。瑞银称,凭借对两个机构的了解,乌尔里希·克尔纳将负责确保瑞信的持续运转和客户聚焦,同时支持整合过程。
多重保障冲抵潜在损失
在5月16日提交给美国证监会(SEC)的一份文件中,瑞银曾透露,合并后新实体的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调整总计产生了约1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09亿元的损失。此外,诉讼和监管的成本也可能给瑞银带来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0亿元的损失。
但在12日的新闻稿中,瑞银表示,其2023年第二季度CET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约为14%,并且2023年全年都将保持在这个水平附近。瑞银还预计,瑞信的经营亏损和重大重组费用将被风险加权资产(RWA)减少所抵消。
瑞士政府此前的“兜底”承诺,也正式落于纸面。6月9日,瑞银与瑞士政府签署了一份损失保护协议,于收购瑞信完成后生效。协议约定,一旦瑞银承担了任何已实现亏损的第一个50亿瑞士法郎,瑞士政府将为指定的瑞信非核心资产投资组合提供最高90亿瑞士法郎的担保。
此前,瑞银曾提到,通过以低于账面价值的价格收购瑞信,其将从所谓的“负商誉”中获得348亿美元的一次性收益。这笔资金缓冲将有助于吸收潜在损失,并可能提振该行第二季度的利润。
上周,瑞银网站更新了二季度财报发布时间——从往年的7月底变更为8月31日。事实上,瑞银的一季度报告对此早有“预告”:其后业绩报告时间安排有可能作出调整,取决于完成计划收购瑞信交易交割的时间。
业内人士表示,此举意味着瑞银或许需要更多时间来处理合并后的会计报表。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