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率战”在公募基金行业悄然打响。近期,多只基金相继发布了关于对申购费率、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的优惠或下降公告。多位专家向记者表示,同质化竞争环境下,公募基金降费让利是大势所趋,但对于破解“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难题,“降费”并非关键所在,而是需要在投资者教育、基金公司投研能力等多方面形成合力。
(资料图)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近半个月内,已有超10家公募机构旗下的相关产品发布了相关降费率公告。6月7日,海富通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嘉实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公告称,旗下部分产品参与基金代销机构相关申购费率优惠活动。
除了申购费率优惠,另有中银基金、大成基金、德邦基金、中信建投基金、天弘基金、国融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公告称,降低管理费率或托管费率。如6月1日,中银基金发布公告称,决定自2023年6月1日起,将中银福建国有企业债6个月定期开放债券的管理费年费率由0.4%调整为0.3%,托管费年费率由0.10%调整为0.08%。5月30日,国融基金公告称,决定自2023年6月1日起,将国融融泰混合的管理费年费率由1.2%调整为0.6%。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7日,今年以来,有超过100只基金(不同份额分开统计,下同)降低了基金管理费率;有100只基金降低了基金托管费率。
谈及当前多只基金“降费”的原因,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孙桂平对记者表示:“近年来,公募基金的管理费呈现缓慢下降趋势,有些基金成立后管理费没有下调或者下调力度不大,导致管理费相比同类水平明显偏高,下调管理费也是应对行业变化的正常举措。”
在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研究员张碧璇看来,近年来,我国基金市场发展迅猛,产品数量激增的同时也面临着同质化问题,而且当前资本市场存在波动,部分基金产品业绩低迷,基金销售难度增大,因此,基金公司选择通过“降费”让利投资者来促进基金销量,是比较直接的手段。
张碧璇进一步表示,基金公司想要通过降低运作成本提升投资者持基收益,在降低自身管理费的同时,也会倒逼行业其他服务机构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降低费用,托管费就是其中一部分。对于银行来说,息差收窄使得拓展财富管理相关中间业务领域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所以部分银行会选择结合自身经营特点降低托管费用来增强竞争力。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从长期来看,随着市场成熟度的提高,基金的工具化属性会越来越强,基金“降费”将成为一种趋势,也有利于降低整个社会的金融成本。”
事实上,2022年4月份,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着力提高投资者获得感。引导基金管理人与基金销售机构牢固树立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营销理念,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践行‘逆向销售’,积极拓展持续营销,创新投资者陪伴方式,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
基金“降费”是否会对基金公司造成影响?张碧璇表示,“由于公募基金公司目前主要的盈利模式就是产品管理费用的收取,因此短期来看,降低费率必然会使基金公司盈利下降,但长期看,有利于基金公司在费用收取方式上进行更加灵活的创新尝试,让投资者获得更多实惠,从而实现双赢局面。”
在上述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有关人士看来,对于基金公司的收入,“降费”短期内有一定影响但整体不大,因为目前公募基金整体费率结构暂未出现大幅度调整。
“中长期来看,基金降费提升产品吸引力,可能带来产品规模提升,基金公司收益可能由降转升。”孙桂平表示。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