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最勇敢的女演员,杀疯了!
(资料图)
原创 鱼叔 独立鱼电影 2023-05-24 22:15
这两天,鱼叔被一段视频刷了屏。
著名演员何赛飞在一档节目上慷慨陈词,怒极落泪。
一连串十分「危险」的质问,引发疯狂讨论。
评论数迅速破万。
「太勇了」「杀疯了」的回应此起彼伏。
鱼叔看完,内心也是五味杂陈。
她说了什么?
如何掀起这么大的风浪?
咱们一起看看。
01
提到何赛飞,很多人都会想起她在《大宅门》《少年天子》《孝庄秘史》里塑造的经典角色。
鱼叔印象最深刻的则是《风月》。
何赛飞演出了一个扭曲、哀怨、病态的「姐姐」,和张国荣一起贡献了全片最精彩的对手戏。
而何赛飞并非影视演员出身。
19岁,她就考入了越剧团。
如今虽然拍影视剧更多,但余力仍在为戏曲奔走。
不久前,她为一档戏曲比赛节目《中国梆子大会》担任评委。
热搜上的那段视频,正是出自这档节目。
节目赛程中,来了一位名叫张军波的青年演员。
张军波技艺高超,参赛选段难度有目共睹。
但没想到,他的现状却让在座所有人唏嘘。
张军波地方出身,因实力被省团挑中。
但进团五年,还未转正,月薪只有一千五。
保障基本生活,已是十分艰难。
何况,还要养活三个孩子。
所以,他唱戏之余还要送外卖、做网约车司机。
因此差点来不了比赛现场,无数次被生活逼到放弃边缘。
主持人想要呼吁各省团负责人,关注青年演员的生存境况。
但何赛飞的一番点评,直接将背后问题撕开。
你说为事业为中国戏曲坚守,哪有这么多高尚的想法。
他就是爱好,他喜欢,他从骨子里喜欢。
但是我们现在国家也好政府也好
我不知道这个平台说这样的话,可能到时候又要被停了。
振兴戏曲真的不是喊的。
这就是艺术家。
大家都看到了,这出戏很难演。
就这么一个人叙述性的,带着情绪的。
不是艺术家怎么能够把持住整个情绪?
整一个把我们的眼球吸得牢牢地气都没有喘过,唱作念全是。
这样的艺术家不保护,不给予基本生存,给谁?
你们口口声声梅花奖、文华奖。
几百万几千万花那么多钱排一台戏。
得了奖之后放在仓库里,老百姓也看不到。
戏呢?钱呢?到哪里去了?
言辞激烈处,何赛飞似是感怀自身经历。
更难掩对戏曲以及青年演员现状的痛惜。
她知道发言有风险,但仍像杀疯了一样。
豁出去了,今天就把话挑明。
你们基层的领导,你们怎么接受怎么来执行党中央的国家的政策的?
复兴、传承,你们的钱都用到哪里去了?
言下之意,戏曲明明有人热爱坚守,又有财政拨款,还有相当基数的受众。
为何仍然挡不住凋敝的命运?
怎么就让一个好演员,活成这样?
这一段起底戏曲行业乱象的「炸场」,在网上也炸出了无数共鸣。
有博主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指出曲艺界评奖体系存在严重的贿赂、腐败问题。
京剧演员史依弘早前的发言也被网友翻出。
她直言,观众爱看传统经典剧目,但这一类很难申请到资金。
相反,新戏能拿到几百万的资金,可是没有经过充足的打磨,质量不行。
而且往往是冲着评奖、参展去的,演了两三场,就束之高阁。
说白了,现在的申报、评奖体系不合理。
而某些人恰恰在利用这些漏洞,为钱排戏,中饱私囊。
结果就是演员无戏可演,观众不断流失。
明明政策演员一心,都想完成传统曲艺的传承。
怎么事情反倒变了味?
戏曲,鱼叔不熟。
但电影《隐入尘烟》里,有一条相似的故事支线。
一天,老四和贵英正在乡亲家蹭电视看。
这时突然来了一个人,带来一条信息。
「前几天村委开了会,政府要改善人居环境,做好新农村建设,对于闲置的旧房子要进行拆除。拆除给1万5,要是翻修再给1万5。」
也就是说,拆了再建,里外里能到手三万块钱。
这在砖房都稀缺的农村,可是一笔大数目。
于是,原本无人问津的破旧房子瞬间成了宝。
有人特地从城里回来,拆房子拿钱。
有人到处搜摸村里无人居住的旧屋,盖上章,坐等钱来。
那么那么多的旧房子,那么那么多的钱。
但与此同时,老四和贵英却无处容身。
他们不断地从一个房子被赶到另一个房子。
改善居住环境,清扫的却是人。
好不容易,二人依凭着对家的渴望,自己打土坯建房。
但没住几天,就又被盯上。
村里负责人为了私吞补贴,打算把老四的房子列为待修房。
于是花一万块钱,私自为老四申请了一套城市楼房,让他搬走。
新房,又贵,怎么还不知足呢。
就这样,推土机轰隆隆,老四刚盖好的房子塌了。
补贴,却莫名其妙入了别人腰包。
里外里这个帐,鱼叔已经不会算了。
但相信无论怎么算,老四都是输。
不同的是,没有人像何赛飞那样,替他问一句。
钱呢?家呢?
02
很多人平时不关注戏曲。
只是从各种晚会中,一瞥传统艺术的风采。
怎料,戏曲再一次出圈时,竟然是以这样的面目。
不知不觉中,这个行业竟然已经「烂」成了这样。
何赛飞声泪俱下的质问,句句让鱼叔听得心惊。
虽然,她确实引发了大众对戏曲行业乱象的讨伐。
但,一同涌现的还有质疑。
戏曲行业都这么糟了,看戏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还有必要花纳税人的钱养着吗?
平心而论,传统戏曲、乃至传统文化的保育确实十分艰难。
首先,入行难。
传统文化行当经时间浮沉,底蕴厚,入行门槛高,苦工又磨人。
《霸王别姬》里小豆子学戏的种种,时下看虽有过时的成分。
但个中酸楚,从业者仍能记取一二。
再者,哪怕入了行,出头也难。
行业内部待遇差距悬殊,最红的角儿一票难求,默默无闻者挣扎生存。
就像电影中小癞子和小豆子逃出门去看戏。
看到台上的光鲜亮丽,连糖葫芦都吃不起的小癞子崩溃大哭:
「他们怎么成的角儿啊?得挨多少打啊?我什么时候才能成角儿啊?」
但「成角儿」,除了考验个人能力之外,还依托于整个行业的鲜活生气。
就像何赛飞当年考入越剧团,就觉得是自己赶上了好时候。
八十年代初戏曲待兴,听戏看戏也是主流娱乐方式之一。
浪潮在那,助人乘风。
也因此,何赛飞仅用五年便名列五小花旦行列。
但时移事改,市场变了。
即便是何赛飞本人,也曾在节目上表明。
后来离开剧团,是因为排不到戏。
乱象自然是主因,但行业萎缩也不可忽视。
这背后,有大众娱乐方式和传播媒介的颠覆性发展。
就像评论说的,都去看电视剧了,谁还看戏。
生存空间被挤压,让扩大受众群体显得必要。
但一推广,发现更难。
传统戏曲中部分陈旧内核与较高的体验门槛,让新观众接受难度高。
想破圈,似乎又要归顺于内娱的运行逻辑。
再大的「角儿」也不得不下凡营业。
「中国第一女老生」王珮瑜,近年来就参加了《歌手2019》《吐槽大会》《跨界歌王》……
火出圈,靠的是个人魅力加持下,由社交媒体、综艺节目带来的曝光度。
如此再去反哺京剧。
然而,上综艺人火了,不等于戏火。
要想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生机,与时俱进似乎是唯一方向。
郭德纲的成名之路,也是从改良传统相声起步。
但问题又来了,都知道创新,创新何其难。
创坏了,那是魔改传统辣眼睛。
创好了,也有被指控「欺师灭祖」的风险。
而更多的是,无论好坏,热度总难如人意。
2019年,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在网上引发讨论。
片中保留了唱腔和戏曲舞台表演技巧,同时融合现代化的影视制作手法。
不止丰富了人物形象,还对水漫金山等名场面进行了震撼演绎。
但无奈的是,排片低迷,票房惨淡,叫好不叫座。
如此难难难,给了许多人传统戏曲「没市场」的印象。
好像即便整顿,意义也不大。
众人痛惜传统诸项文化的式微,又无奈于艰难前行的现状。
才出现了前文中那句评价所代表的疑问:
那,还有必要强行振兴传统戏曲吗?
03
对于这个问题,鱼叔可以回答:
有。
为什么?
当然可以往大了说,这是在保留中华文化的火种。
但更重要的,是要一步步打破众人对传统曲艺的认识误区。
很多人觉得,如果传统不能与时俱进,就该优胜劣汰。
在一档展现多种非遗项目的文化类综艺《传承者》中。
几十个来自山西农村的孩子,上台表演了非遗项目稷山高台花鼓。
这一项目由古代祭祀而来,中心板凳上垒可达十三层。
表演者在其上共同表演,兼具声势与惊险观赏性。
节目演毕,有人发出跟如今相似的质疑。
「没有创新」「没有个性」
「缺少个人英雄」「难以推广」
但评委陈道明,却持反对意见。
「群体性节目就是群体性的,有些节目就是需要整齐划一的。
仪仗队,你体现个性行吗?
总体要求和难点,都在整齐划一上。
这么多人,让他们做成一个制式的动作,是很难的。
你们可能有很高的知识,但是对于有些文化,我们传承的文化,你们连常识都没有。
你们看过多少鼓,你们做过功课吗?」
或许行当不同,但误区却是相似的。
大多人对于传统文化没有体认,只有束之高阁的想象。
一旦不符流水般的即时审美,就觉得「没必要养着」,实则本末倒置。
都在说创新,创新从何而来呢,从传统中来。
短视频推崇的各类戏腔、国潮的文化资源库、国风综艺的文化基底,皆由此生发。
都爱看活水涌现,却也别忘了需要维护而非舍弃源头。
而往小了说,正如何赛飞所言。
实际上,哪有这么多高尚的想法。
说是保护传统,其实是在保护整个行业里每一个具体的人。
说白了,能让从业者有口饭吃。
就像《传承者》中,高台腰鼓的传承人自费创校,接收学生。
对于这些孩子们而言,比传承非遗更现实的,是有饭吃。
毕竟道德高地上大义的风,喂不饱底层从业者的肚子。
也不能因为这些人的热爱与坚守,仗着人不愿放弃就轻视欺负。
最后,是这么难仍有人在坚守,你凭啥替人放弃。
何赛飞痛斥现状,说白了还是因为热爱。
又勇又痛的赤子之言,换来的该是所言问题的正视。
我们也应庆幸,有一个何赛飞从行业中幸存,博得更大的话语权后仍愿为传统艺术发声。
更应希望,有更多人给予关注和回响。
让这火不会随事件热度消失而熄灭。
当记得,有人三万入袋,也有人无家可归。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