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发展篇:艰难破局破冰 与江共生共兴


【资料图】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陈俊、周楠、余春生

找到新出路,统筹保护与发展,成为摆在岳阳面前的紧迫课题。

许多干部回忆,原有发展路径被否定,不少人觉得失去了方向;环保督察问责、产业退出补偿、相关信访剧增的压力,一些干部投鼠忌器,不敢谈发展;甚至有干部提出“以后要躲着江、避开湖”。

“关键时刻,各级组织学习,展开讨论,统一思想。”李怀安说,岳阳依江傍湖,不可能离开水谋出路,必须围绕“与江共生”,推进产业提质、转型升级。

思想“破冰”,干部群众不再畏首畏尾,大胆展开探索,多个与水相关的“老大难”问题迎来破局。

图为岳阳市君山区江豚湾景区一带。龚建军 摄

渔业是岳阳的古老产业。得益于洞庭湖天然的资源优势,岳阳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成为全国知名的渔场,整个90年代更是达到渔业的巅峰。不过,这是建立在酷渔滥捕上的“透支消费”,代价是亲鱼群体数量变少、繁殖量下降、资源衰退的势头不断加速。“尽管中途实施了春季禁渔、大规模增殖放流,但于事无补。”岳阳市农业农村局禁捕退捕办副主任李天明回忆。

2020年洞庭湖正式启动“十年禁渔”,“江湖”终于迎来休养生息。只是,4600多户渔民的转产就业,成为地方面临的棘手难题。上岸渔民普遍年龄偏大,知识水平偏低,理财意识也差,转产就业难度很大。

除了提供必要的保障以及公益性岗位,岳阳重点通过政策扶持、平台搭建、资金奖补等,引导上岸渔民结合本身优势创业就业。“包括转行养鱼、养小龙虾、开渔家餐厅,有就业意愿的上岸渔民已全部实现转产就业。”李天明说。

位于洞庭湖大堤的君山区钱粮湖镇六门闸社区,安置了76户上岸渔民。“上岸了,怎么养活自己?”这是渔民熊玉兰上岸初最担心的事。

以前在湖里打鱼时,渔民们会把不便于保存的鱼制成风干鱼,回到岸上后销售给小饭馆。上岸后,熊玉兰和邻居们捡起手艺,从市场上买来养殖鱼,制作风干鱼,销售情况还可以。

看到这个产业有前景,君山区帮渔民建设了晒鱼长廊,并成功将风干鱼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还组织渔民参加直播带货培训。多年形成的鱼市品牌,以及洞庭湖生态环境不断好转,“春能踏青、夏能赏荷、秋能看苇、冬能观鸟”的六门闸,如今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渐渐带火了风干鱼销售,熊玉兰有时候一天能卖2000多斤鱼。

图为岳阳市君山区钱粮湖镇六门闸社区生态渔村的居民在整理晾晒中的鱼干(2023年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陈泽国 摄

现在,渔民户均年收入已从上岸时2万余元增加到6万余元。上岸渔民不仅顺利转产,还吸引不少“渔二代”返乡创业,通过直播,把风干鱼卖得越来越远、越来越好。熊玉兰感慨:“以前在湖里打鱼,怕风吹。现在做风干鱼,天天盼风来。”

“六门闸的渔民转产顺利,收入不错,但不能代表上岸渔民整体转产情况。我们要更努力,争取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很多个六门闸。”李天明谈起未来的工作打算。

图为2022年12月13日在岳阳市屈原管理区东古湖湿地拍摄的小天鹅。 新华社记者赵众志 摄

在岳阳的传统产业中,捕鱼历史最悠久,石化产业则体量最庞大。因水运便利且价廉、生产用水量大、排放便利,石化产业沿江而兴。经过多年发展,岳阳已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化工基地,石化产业是岳阳第一个千亿产业,在带动区域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过,“化工围江”问题也很突出,部分企业紧挨大堤,排放污水废气,长期破坏环境。“近年来,能耗、用地、环境容量等指标的约束不断强化,沿江化工发展受限,不搬离也会死路一条。”岳阳市工信局原材料与消费品工业科科长黄雄认为。

2020年,岳阳对沿江1公里范围内的化工企业启动“关改搬转”,坚决关停退出粗放型企业,再引导安全环保达标、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搬入化工园区,既能严密监管排放,又实现产业集群成链。

位于临湘的湖南化工农药生产基地,一度有22家化工企业,形成长达2公里的沿江化工产业带。为了彻底转型升级,临湘在距长江7公里外新建了高标准的绿色化工产业园,对所有老厂彻底拆除,并进行土壤修复。

走进位于绿色化工产业园的湖南福尔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只见明亮的厂房内,自动化生产线不停运转,经过灌装、打包等工序,一桶桶重金属螯合剂发往全国各地。

这是一家以生产冶金净化剂等化工新材料为主的企业。2022年11月底,公司在新址竣工投产,通过升级,工艺技术和设备更新换代,生产效率提高,能耗大幅降低,产能由原来年产3.5万吨扩大到16.5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重金属螯合剂生产企业之一。搬迁转型后,福尔程获评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单项冠军企业、湖南省“绿色工厂”。公司董事长李永战认为这两年的经历刻骨铭心:“前期挑战很大,我们克服困难,完成转型,把挑战变成了机遇。”

图为岳阳市巴陵石化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的建设现场。彭展 摄

一度传言要搬走的己内酰胺项目也留了下来,搬入了位于云溪区的岳阳绿色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采用中国石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环保新技术,将建成为世界技术最先进、国内规模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基地。

云溪区区长蒋春艳介绍,该项目计划今年二季度投产,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18亿元,能带动发展下游工程塑料、纺丝、尼龙拉伸膜等产业,有望拉动新增产值1000亿元。

正是因为退出沿江,石化产业迎来破局,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据悉,岳阳将持续打造“油头化尾”协调发展的现代石化产业体系,规划到2035年全市化工产业收入达到7000亿元。“大破大立,终于闯出新天地。”岳阳市委政研室主任喻应康认为。

不过,石化产业要朝着7000亿元体量的目标发展,难免还会遇到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两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在近年来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中也有体现,需要岳阳积极应对挑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