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4月20日电 (记者宋薇萍)4月19日,上海发布《关于本市进一步放权松绑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以关键点的突破引领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推出18项放权松绑举措,推动一批“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若干意见》自2023年4月20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8年4月19日。
上海市科委主任骆大进表示,《若干意见》就是要进一步“松绑”“解绑”,把科技创新的“独角戏”变为“大合唱”,更加注重推动全链条的贯通,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创新加速产业化等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贯通起来,加快推动形成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的创新资源优惠配置方式。
加大科研人员激励力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科技创新要取得突破,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等“硬件”支撑,更需要制度等“软件”保障。《若干意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高校院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人才等广大创新主体感受比较深、“绳子”绑得比较紧的重点环节,提升政策供给和创新服务能级,进一步转职能、补短板,着力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提出五个方面18项改革举措。
受访人士认为,18项举措中,有关加大科研人员激励力度的举措含金量最高。
《若干意见》明确,上海要提高财政科研项目经费中的间接费用比例,按照不超过项目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
其中,对软件开发、软科学研究、基础研究类项目,间接费用比例最高可达60%;其他项目间接费用比例最高可达40%。项目承担单位可将间接费用全部用于绩效支出,并向创新绩效突出的团队和个人倾斜。扩大劳务费开支范围,项目聘用人员由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补助、住房公积金等,允许纳入劳务费科目列支。
“上述举措对‘硬科技’单位的科研人员很有吸引力,尤其是一些中央在沪单位科研人员,以前在激励方面受到诸多限制,如今项目直接费用优化,间接费用比例提高,意味着科研人员受到的激励将水涨船高。”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科技创业研究室副主任金爱民对记者说。
金爱民说,接下来,以项目为中心,科研经费管理进一步简化、放权,施行的是以信任为基础,绩效为导向,诚信为底线的契约化管理,这将大大提高创新主体的获得感。
加强“科创企业上市培育库”建设
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动力,《若干意见》也有一系列松绑举措。例如,为优化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机制,上海将健全国有科技型和创新型企业中长期激励机制,实施更为灵活的股权和分红激励。
为拓展企业科技创新融资渠道,上海将深化“浦江之光”行动,加快形成与科技企业生命周期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科创企业上市培育库”建设,加快吸引企业入库,有效推动一批“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多位知情人士对记者透露,接下来,上海将加大对“硬科技”企业上市的支持力度,包括推动科创企业库升级改造等,赋予企业库新的内涵。
同时,上海将争取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与上海市政府投资基金共同设立子基金,引导市场化风险投资机构共同参与,重点支持处于转化应用科技成果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此外,上海还将实施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工程。聚焦上海重点产业领域,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企业。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和上海重大科技任务,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基地。
“谁用谁评价、干什么评什么”
选人用人论资排辈?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若干意见》连出实招:按照“谁用谁评价、干什么评什么”的原则,引导树立正确的人才评价导向,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其中,对于基础研究类人才,把体现重大原创性贡献、支撑国家和上海发展战略,体现学科特点、学术影响力和研究能力等指标作为重要评价依据,开展低频次、长周期评价。
对于应用研发类人才,把技术创新与集成能力、成果的市场价值和应用实效、对经济发展贡献等作为重要评价指标。
对于技术转移等科技服务类人才,把成果应用效益、科技服务满意度和社会效益等作为重要评价指标。
骆大进表示,上海要全方位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构建高层次的人才队伍,包括青年人才队伍,基础人才队伍,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人才队伍,科技创业人才队伍和科技服务人才队伍等六支队伍,打造科技创新人才梦之队。
编辑:谈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