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4月6日电 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促进全面评价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价值 ESG信披指引有望下半年出台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工作正加快推进。记者日前获悉,国资委正研究推动央企控股上市公司2023年全部实现ESG信息披露,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指引有望下半年出台。业内人士称,建立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制度,有助于增强中国ESG体系的话语权,也有助于资本市场和投资者更加全面评价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价值。
•持有自家产品规模上升 公募员工偏爱C类份额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基金管理人员工持有基金资产净值规模超过129亿元,较前一年年末增长3.65%。其中,多只明星基金产品普遍获得自家公司高管和基金经理的偏爱。从非发起式的主动权益类基金来看,基金管理人员工2022年末的平均持有比例为0.77%,较2021年有所提升,并且在C类份额中,基金管理人员工的持有比例普遍更高。对于此现象,第三方人士表示,基金管理人员工出于自身对市场的判断,有时可能更倾向于短期持有基金产品。
•黄金消费热度不减 银行积存业务受关注
随着3月以来国际金价强势上涨,金饰、金条、黄金股、黄金ETF、黄金期货等受到投资者广泛关注。记者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网点注意到,这股“黄金热”还带动了银行的黄金积存业务。业内人士表示,贵金属价格后市仍有望表现突出,但投资者需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择时入场。通过黄金积存,分批购入黄金份额,可有效降低后期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水平。
上海证券报
•上调评级至超配 外资持续加仓中国股票
看好中国经济复苏的投资机会,海外长线资金持续加仓A股。数据显示,北向资金3月以来净流入额超300亿元人民币,同时连续3周净流入额超百亿元。多只海外中国股票基金最新披露的持仓数据显示,今年2月,包括贵州茅台、平安银行、宁德时代、中国中免在内的多只股票获得大幅加仓。全球最大资管公司贝莱德更旗帜鲜明地表示,其已将中国股票评级调高至适度超配。
•券商积极布局A股 新进171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
随着上市公司2022年年报陆续出炉,券商自营盘的操作路径同步浮现。截至4月4日,券商新进171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有48家上市公司获加仓。从配置方向来看,制造业、非银金融、电子、电力设备等板块依旧是重仓行业。具体来看,券商去年四季度新进171家上市公司,其中中国海油的新进股份数量居首,华泰证券新进持股数量达7002.64万股。此外,宝丰能源、云铝股份、广深铁路、三峰环境、新城控股等5家公司新进股份数量均超1000万股。
•机构对AI概念分歧加剧 业绩能否兑现将成关键因素
近期,随着AI相关概念股持续爆发,机构间的分歧开始加剧,还有部分私募创始人在社交平台上各抒己见。从资金流向来看,对于一些涨幅较为强势的股票,机构正在获利了结。此外,ETF素有机构资金风向标之称,计算机ETF、传媒ETF等近日亦遭遇较大赎回。在多家基金公司看来,后续TMT板块波动或加剧,上市公司业绩将成为关键考量因素。
证券时报
•69家公司发布一季报预告 近八成预喜
中金辐照日前发布一季度业绩快报,这是A股今年首份一季度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33.44万元,同比增长1.9%;归母净利润2930.29万元,同比增长2.88%。除了该业绩快报外,还有不少公司发布业绩预告。至4月5日记者截稿时,已有69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一季度业绩预告。从预告类型来看,业绩预喜(预增、续盈、略增、扭亏)的有55家,占比79.71%;这些公司主要集中在电力设备、医药生物、机械设备、汽车等行业,分别有8家、8家、5家、5家公司上榜。
•光伏产业链定价逻辑生变:组件独立性增强 一体化布局成趋势
近期,硅料价格回落,光伏主产业链的价格变动关系出现调整,一改往日同向涨跌趋势。过去两年多,硅料供应持续偏紧。一直以来,硅料是决定下游各环节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最近的情况却显示,硅片、组件报价与硅料价格走势出现背离。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作为光伏行业的主要原料,硅料价格上涨阶段,直接影响下游组件产品的供应以及终端市场需求,其他因素对产业链价格的影响被忽略。而现阶段硅料价格回落后,胶膜、石英坩埚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开始凸显,组件价格变动更加独立。
•眼看AI主题基金起高楼 “消费选手”仍在默默坚守
顶流选手管理的消费主题基金已跑输最火的指数型基金超60个百分点。记者注意到,跟踪AI(人工智能)相关概念的指数型基金产品今年已成为最尖锐的矛,与之相关的指数型基金产品大幅跑赢主动管理型基金,凸显了A股的行业贝塔行情。尽管消费主题基金在AI概念面前相形见绌,但许多重仓消费的基金经理直言,不会在复苏已经启动的震荡市中对消费股轻易换仓,“如果中间一两次做反,很可能是负收益”。
证券日报
•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仪式将于4月10日举行
“在中国证监会的领导下,在市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10家企业已完成发行,具备上市条件。”4月4日,针对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安排,沪深交易所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目前,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交易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上市时机已经成熟,将于4月10日举行首批企业上市仪式。10家企业分别是中重科技、中信金属、常青科技、江盐集团、柏诚股份、登康口腔、中电港、海森药业、陕西能源、南矿集团,其中,前5家来自沪市主板,后5家来自深市主板。
•17家上市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增长逾七成
截至4月5日,已有23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2022年年报。其中,有17家披露了备受资本市场和银行业关注的对公房地产不良贷款相关数据。上述17家银行2022年末的对公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合计达2564亿元,同比增长72%。“2022年房地产市场风险事件频发,部分房企现金流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导致不良率上行。考虑到在政策引导、支持下,房地产业风险出清后将迎来更为健康的发展模式,预计2023年房地产业整体形势将优于去年,贷款不良率也会有所下滑。”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记者表示。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 多家新能源车企主动降价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的持续下跌,正在催生车市新一轮“降价潮”。近日,吉利几何汽车、沃尔沃汽车和奇瑞新能源车企等纷纷宣布下调在售车型售价,厂家直言降价原因为受惠于“新能源原材料价格回调”,最高回调幅度达到1.3万元/车。出行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柴小冬表示,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与下游新能源车企需求疲软有很大关系。目前新能源产业链正处在需求方和供给方相互制约的尴尬处境——磷酸铁在等铁锂厂给单,铁锂厂在等电池厂给单,电池厂在等车厂给单,而车厂在降价等消费者买单。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