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下半年以来,由于鸡苗引种量下降,国内白羽鸡鸡苗价格震荡上行,市场普遍预期2023年鸡肉上行周期将到来。尤其是近期鸡苗价格大涨,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受到关注。
日前,益生股份、民和股份、仙坛股份、圣农发展等白羽鸡行业上市公司相继发布1月份销售情况简报,值得注意的是,在行业上下游不同环节,相关公司的收入出现一定分化。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从目前情况看,至少上半年鸡苗价格都将维持高位。有券商研报认为,鸡肉产品有望从低迷行情中逐步抬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鸡苗企业量增价升
数据显示,2023年1月初以来,白羽鸡苗市场报价从2元/羽上涨至当前的4.5元/羽,涨幅达125%,鸡苗企业1月份经营也呈现量增价升的态势。
日前,民和股份公告,1月销售商品代鸡苗2280.02万只,同比变动-4.37%,环比变动129.36%;销售收入5440.39万元,同比变动99.88%,环比变动336.88%。
另一家鸡苗企业益生股份公布,1月份白羽肉鸡苗销售数量5014.97万只,销售收入17087.93万元,同比变动分别为33.89%、165.60%,环比变动分别为28.09%、81.48%。
民和股份表示,2022年12月处于停孵期,产量较低,2023年1月恢复正常孵化及本月鸡苗销售价格上涨,鸡苗销量、收入均有所上涨。益生股份也指出,随着行业产能去化、疫情缓解和消费恢复,白羽肉鸡行业景气度逐步提升,2023年1月白羽肉鸡苗销售价格大幅上涨,故鸡苗销售收入同比、环比大幅增加。
下游销售有所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位于下游的环节1月销售情况有所下滑。
布局养殖屠宰加工环节的仙坛股份公告,1月实现鸡肉产品销售收入29555.54万元,销售数量2.64万吨,同比变动幅度分别为-3.48%、-16.60%,环比变动幅度分别为-44.61%、-45.32%。
仙坛股份称,1月鸡肉产品销售收入和销售数量同比和环比变动下降的主要原因,由于春节假期相比2022年提前,根据公司生产计划安排,2023年1月份生产天数较2022年1月和12月减少所致。
此外,圣农发展公告,1月实现销售收入13.47亿元,同比增长12.10%,环比变动-12.24%。其中,家禽饲养加工板块鸡肉销售收入为7.64亿元,同比变动-13.05%,环比变动-30.93%;深加工肉制品板块销售收入为7.21亿元,同比增长39.96%,环比增长15.45%。
对此,圣农发展也归因于春节假期的提前。“受春节假期影响,公司家禽饲养加工板块生产天数少于2022年同期及上月,导致1月肉鸡屠宰量同比及环比均有所变动。”同时,圣农发展也指出,公司深加工板块发展良好,C端渠道继续保持高速增长。1月份C端的爆品收入较2022年同期增幅超60%,爆品占C端收入比重同比提升28.11%。
机构密集调研
近期,几只“鸡肉股”预告业绩的同时,也迎来多家机构调研,业内普遍对行业景气度上行表示看好。
益生股份表示,当前公司订单情况饱满。“公司2、3月份商品代鸡苗已预定完,4月份的订单已预订过半。公司的主要客户为集团客户、一条龙企业及大型养殖场,这些大型企业通常是按部就班地安排生产,需求稳定,并且更注重鸡苗质量。”
对于2023年行业景气度,益生股份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进行了分析。“供给端来看,存量和增量上,父母代鸡苗的产量呈下降趋势,父母代鸡苗的数量已经明显减少,父母代种鸡苗经过7个月后产出商品代鸡苗,预计2023年下半年商品代鸡苗的量会明显减少。”
需求端来看,中央经济会议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国内需求的增长必将带动鸡肉消费的增长。同时,随着疫情的放开,航空机场、旅游和餐饮业的恢复,会带来鸡肉消费的增加。鸡肉具有“一高三低”的特点,随着健康的消费理念日渐深入人心,无论是年轻一代还是老年人都开始注重饮食健康,促进了鸡肉消费的增长。此外,外卖产业发展和预制菜品的兴起和普及,也将进一步带动鸡肉消费增长,从而会进一步带动鸡苗需求的增加。
浙商证券指出,上游主动去产能+祖代引种受阻+消费好转,鸡肉产品有望从低迷行情中逐步抬头。
我国是鸡肉消费大国,白羽肉鸡消费占比较大,但目前白羽鸡鸡苗引种仍以进口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
据了解,目前我国祖代肉种鸡的引种国只有美国和新西兰(安伟捷的种鸡只能从美国进口),因禽流感和航班的问题,从2022年5月至今,我国祖代肉种鸡的引种量非常少,这也是导致鸡苗价格上行的一大原因。
不过在此背景下,也有国内企业在白羽鸡种苗国产化上进行突破。2019年,圣农集团研发出国内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白羽肉鸡配套系“圣泽901”,实现祖代种鸡的国产替代。而益生股份也自主研发了益生909小型白羽肉鸡品种,实现产肉率高、肉品好、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的优势。
益生股份表示,目前益生909自主定价,综合效益显著,预计到十四五末期,公司益生909的产量将增至3亿羽。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