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9月29日电 2022年初以来,资本市场对商业银行涉房贷款,尤其是对公业务项下房地产业贷款质量较为关注。
随着2022年半年报的披露结束,新华财经和面包财经研究员对A股上市商业银行房地产业贷款资产质量情况进行了梳理。总体而言,上市银行房地产行业贷款质量较为稳定,各家银行正在采取积极举措化解潜在信贷风险。
【资料图】
部分上市银行房地产业不良率偏高、不良贷款余额上升较快。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共有6家上市银行的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超过3%,其中重庆银行和苏州银行位居前二。邮储银行由于上年末基数较低,不良贷款余额增速居于首位。
从余额来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房地产业贷款余额较高,但从占比来看,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在公司不良贷款中的占比较高。
房地产业不良率:重庆银行、苏州银行、农业银行位居前三
截至2022年6月末,42家上市银行中有25家银行披露了房地产业不良率情况,其中,10家银行的不良率较上年末下降,15家有不同程度增长。
图1:2022上半年上市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及较上年末变动
从具体银行来看,重庆银行、苏州银行、农业银行、浦发银行和杭州银行的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排在前五位,分别为6.15%、5.58%、3.97%、3.83%和3.46%。排名前五的银行中,苏州银行和杭州银行的不良率较上年末出现下降,其余三家均有所增长。
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较低的银行分别为华夏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和浙商银行,不良贷款率均低于1%。
较2021年末相比,成都银行、重庆银行和招商银行不良贷款率增长较快,分别增加1.52、1.44和1.41个百分点。青农商行、贵阳银行和苏州银行的降幅较为明显,分别下降1.64、1.18和1.07个百分点。
不良率均值较上年末小幅抬升
截至2022年6月末,21家可比上市银行的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中位数及平均值分别为至2.82%和2.64%,较上年末分别增加0.07个和0.3个百分点。
对上市银行的历史数据进行梳理可发现,最近三年房地产业不良率平均值和中位数升幅较此前有所上扬。
图2:2016-2022H1上市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中位数及平均值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2021年共有15家上市银行持续披露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情况。2016年末,15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中位数及平均值分别为0.44%和0.68%。2021年末,其不良贷款率的中位数为2.75%,平均值为2.33%。
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邮储银行增速快 青农商行降幅较大
截至2022年6月末,共有26家银行公布了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情况,其中,17家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出现增长,9家银行下降。从银行类型来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偏多,城商行及农商行偏少。
图3:2022上半年上市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及较上年末变动情况
具体银行来看,截至6月末,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的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较多,分别为334.54亿元、227.24亿元、124.32亿元、112.08亿元和107.51亿元。
较2021年末相比,邮储银行由于2021年基数较小,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增长超过80倍。青农商行、贵阳银行和中信银行的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降幅排在前三位,较上年末分别下降52.62%、22.48%和18.41%。除此之外,上海银行、厦门银行和华夏银行的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下降也较为明显,较上年末下降均超过17%。
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占比:招商银行居首 华夏银行较低
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规模与银行总产大小有较大关系,若以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在公司不良贷款中的占比来统计,更能体现整体情况。
截至2022年6月末,共有21家上市银行公布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及公司不良贷款余额数据,经计算,招商银行、杭州银行、上海银行和苏州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在公司不良贷款中的占比超过30%,排名前四。此外郑州银行、沪农商行、成都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和平安银行的占比超过20%,占比排名第五至第十位。华夏银行和齐鲁银行的占比较低,截至2022年6月末,分别为2.45%和5.25%.
图4:上市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在公司不良贷款中的占比
较2021年末相比,成都银行的房地产业不良贷款在公司不良贷款中的占比提升较快,较上年上升18.05个百分点。其次是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和邮储银行,较上年末占比分别提升15.49、14.8和12.56个百分点。
青农商行和上海银行的房地产业不良贷款占比则下降较多,较上年末分别下降15.93和6.54个百分点。
【读财报】是由新华财经与面包财经共同打造的一档以上市公司财报解读为主要内容的栏目,内容全面覆盖全球股市、汇市和债市等金融市场,提供权威、专业、全面的金融信息服务。新华财经是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
编辑: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