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A股市场大幅调整,三大指数均跌逾5%。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整数关口,收于2928.51点,创近两年新低。截至收盘,上证指数下跌5.13%,深证成指下跌6.08%,创业板指下跌5.56%。
当天超4600股下跌,仅148家上涨,两市1900余股跌超9%。北向资金净流出43.97亿元。各行业普跌,其中,有色、军工、传媒、电子、新能源等成长板块领跌。
谁在出逃?为什么跌?
“上周五本来大家认为3086点有支撑,上周五已有部分资金进场,其中包括北向资金资净流入67亿元。然而周末出了一些利空因素。”4月25日,一位基金人士向记者表示。
业内认为,4月25日的A股大跌有两大原因:一是国内疫情多点散发;二是美国加息。
招商基金表示,股市大跌的原因为:第一,多点散发的疫情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冲击;第二,宽货币-宽信用-盈利底传导不畅,经济底与A股盈利底的恢复需要更长时间;第三,各类资产的相关性急剧上升,背后核心的原因在于全球经济衰退的隐忧开始出现,全球贸易活动开始放缓,美国为了控制通胀而急剧上升的压制需求,美元利率的抬升已经使得商业票据和垃圾债的利差走扩。叠加人民币的贬值,交易结构的不稳定明显上升。
而部分私募人士接受采访认为,基金跌至预警线和止损线导致的抛售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4月25日尾盘加速杀跌,市场再次恐慌明显是国内公私募仓位再次被爆了,带动各种场内资金减持及止损。如私募净值继续下降导致的减持或清仓,以及公募赎回压力导致的抛售等。”玄甲金融CEO林佳义说。
事实上,随着股市大回调,一位业内人士估计,4月25日,有一批私募被击中预警线(一般认为0.8元),甚至止损线(一般认为0.7元)。
不过,机构大多表示并不悲观。
林佳义表示,“目前私募仓位极低,公募一季度亏损1.39万亿,公募货币基金高达9.5万亿,公募债券高达7万亿,居民储蓄率提升等,这些都说明了资金出逃达到了一个极致,而这些资金最终很多还是要提升权益配置的。包括外资也是需要回流的。”
他表示,政策已出现了积极信号,比如上周个人养老金发展意见出台,以及鼓励机构长期资金入市。
后市不悲观
总体来看,大跌之后,机构对后市却并不悲观。
部分乐观派在4月25日市场大回调时开始抄底。“今天我们在加仓。”4月25日,格雷资产总经理张可兴告诉记者。
不过,张可兴表示,“虽然我们开始加仓了,但不是加得很重,因为最后熊市末端的波动可能会很大,也说不准哪些股票会大跌,因为此时基本面和业绩面已完全失去了作用,而更多是情绪主导。”
“熊市的调整已经到末端了,熊市最末端的表现就是,无论是好股票,还是烂股票,都是大跌,今天市场的表现符合一个熊市末端的迹象。”张可兴说,从2007年起,他经历过四五轮牛熊市,每一轮的末端都是这样的表现。
“但是我们非要等到最后一跌才进场吗?我觉得这个难度很大,并不容易每一次都能抓到底部。我认为现在不应该太恐慌,反而应该贪婪一点,对未来长期中国经济和国内企业的基本面多一点自信。”张可兴说。
林佳义也认为出手时机到了,“一个估值个位数或者DCF折扣在三四折的资产,目前就算没有看到明确的数据拐点,也需要客观评估,乐观买入,耐心持有。”
林佳义表示,比如港股的医药互联网,个位数估值而需求刚需永续且有高增长动能,A股的银行保险家电出行等,也都有很大安全边际及修复空间。
排排网旗下融智投资基金经理夏风光同样认为,政策底之后,不久就出现市场底,这一个阶段是配置股票资产的最好时机。政策底经济底和市场底是密不可分的。对于长期投资人来讲,不应当浪费每一次的危机,在市场的恐慌时期进行积极的配置。
奶酪基金经理庄宏东指出,从4月25日股市跌幅来看,已经是泥沙俱下,是系统性风险和波动占主导因素。如果从估值的角度来看目前市场确实已经下跌比较充分,现在应仔细思考自己手中持有的标的,能否在系统性风险以后重新价值回归。
而谨慎派继续观望。
“目前不适合抄底,再等一等。”4月25日,润德盈喜私募基金总经理赵立松向记者表示。
赵立松认为,上证指数2800点左右基本探到底,时间点预计在4月底或5月初。“后市就是触底反弹,至于反弹到什么程度,看货币政策和市场资金量的情况。”
同样,海富通基金胡耀文也表示,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目前市场的估值已接近2018年底的水平,估值回归蕴含投资机遇,面对市场的波动,我们应立足长期、冷静应对。现阶段,市场处于磨底期,中长期视角下市场的机会大于风险。
投资策略上,胡耀文认为,短期可关注低估值、高股息以及困境反转相关板块。
国泰基金认为,当前位置已经足够低,A股盈利底大概率在二季度出现,同时海外压力预计二季度达到顶峰,随后有望好转。
“当前市场已经位于底部区域,虽然短期可能仍有反复,但中长期来看机会逐步大于风险,对于后市表现不必过于悲观。”国泰基金指出。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